• 40阅读
  • 0回复

当不起“名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2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当不起“名人” 
吉林蛟河煤矿劳动服务公司李云峰
几年来,我常在工作之余写些“火柴盒”、“豆腐块”之类的小文,有时也见诸报端。此仅是个人业余生活中的一点乐趣,从未敢想出人头地,当个“名人”什么的。
然而,尴尬人偏遇尴尬事儿。近年来我居然也有了几次当“名人”的机遇。我有一老同学是位音乐教师,业余作曲家,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常在省内外音乐报刊发表少儿歌曲。我很佩服他余热生辉的精神,于是写了一篇题为《此情常寄桃李枝,时将爱心化新曲》的人物专访,刊登在1993年8月16日《江城日报》3版,接着,又被省内一家专业性报纸选用。两个月后,老同学和我分别收到北京一家“国际名人录”编辑委员会的来信,说我那篇见报的人物专访已被选用,只要邮来1300元,即可编入书中,此书发行美国、新加坡等8个国家。这真叫人“惊喜”!然而,老同学和我都是“工薪族”,工资须养家糊口,是拿不出这笔钱的。这“名人”自是当不起了。
今年5月31日,我写的《谈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两手抓》一文,发表在《吉林日报》理论版上。一个多月后,我又收到一家丛书编委会的入选通知,说我这篇文章已被选入某理论文集,要求入编作者(单位)协助发行15册书(每册48元,计730元),须在20天内先汇去书款。信中还要求作者寄200字以内的小传配发。单位资金紧张,不能垫付这笔钱;我上有老、下有小,手头紧巴,邮不出这笔钱。这次“名人”又未当成。
我的经历至少说明两点:其一,现在给人送“名人”桂冠的人特别多;其二,有些人热衷于搞“名人录”,说穿了,不过是以“名”为诱饵,让不是名人而想当“名人”的人上钩,他们坐收渔利而已。
前些日子,国家有关部门已作出相应规定,制止这类以出书为名发不义之财的现象。但愿能刹住这股不正之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