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为发展农业生产合作运动而斗争——介绍匈牙利影片“战斗的洗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8-22
第3版()
专栏:

为发展农业生产合作运动而斗争
——介绍匈牙利影片“战斗的洗礼”
王云缦
编剧:乌尔本 导演:巴恩翻译:胡伯胤、李玉华匈牙利电影制片公司出品 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
“战斗的洗礼”是这次在中国举行的匈牙利电影周中优秀的影片之一。从这部影片可以看出,匈牙利的电影艺术,遵循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在思想上、艺术上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部影片是以描写发展农业生产合作事业中的斗争为题材的。从这部影片的真实描写中,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坚持团结中农路线的正确性,和克服某些干部过左思想的重要。由于影片的作者们,对匈牙利农民生活的深入理解,掌握了农村中各个阶级的相互关系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影片便充分地反映了匈牙利农民的生活和斗争。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生动的图景。它给我们以强烈的感动和深刻的教育。
影片是以单干了数十年的中农哈托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始它的故事的。哈托是个在村子里有威望的人,由他自己切身的体验和党的宣传教育,他感到参加合作社比自己单干好。哈托入社后,党在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运动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更有了有利条件,连私有观念很浓的中农卡皮丹也把他的两匹大马牵进了合作社。他说:“合作社里干活干的快,连哈托都入合作社了,我入社也一定错不了。”那些在合作社门外徘徊观望的人们,也都纷纷加入到“双十月”合作社里来。“双十月”农业生产合作社因此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在农村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但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影片深刻地描写了“双十月”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发展中,与富农阶级所作的斗争。它生动地把农村中各阶级人物的思想面貌和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表现了出来,并把党在农业合作运动中的领导作用,作了充分的描写。
影片中,富农阶级的代表人物邵哈尔,以及聚集在她周围的富农们,敌视农业生产合作社,希望资产阶级的统治卷土重来,以便他们继续作威作福,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迅速发展,使他们的愿望破产了。他们说:“合作社是要咱们的命哪!”富农的妻子邵哈尔,是个非常阴险毒辣的人,她对于农民新生活的仇视也是最深的。一些富农们找到她,要她出主意:“你是一个聪明人,你赶快想个办法吧!”“再过两天咱们就没有地方雇工去了。”邵哈尔说:“我看你们用不着害怕,只要我动动脑筋,瞧着吧,保管叫合作社那些宣传员白跑腿就是了。”她利用哈托和波吉涅(“双十月”农业生产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在年轻时曾经恋爱过的事,在众人面前中伤波吉涅;又利用哈托曾和她一起买过脱谷机和磨坊的事,挑拨合作社和哈托的关系,企图把中农从合作社里拉出来,搞垮合作社;她自己再来组织以富农为中心、代表富农利益的“合作社”,从而在村子里恢复富农阶级的统治。
她的阴谋暂时发生了作用,这是因为“双十月”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主席克列姆的“左”倾病,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克列姆把中农哈托赶出合作社后,许多中农受了敌人的挑拨,也跟着哈托相继要求出社。影片中的这一激烈的斗争场景,和对邵哈尔这个人物的刻划,是很生动的。影片不但描写了她和反动的富农们怎样进行破坏活动,而且也描写了她和反革命分子米沙的勾结。米沙是哈托的内弟,曾杀过许多革命人士。匈牙利解放后,他装傻藏在邵哈尔家里,作邵哈尔的姘夫,想待机向人民反扑。邵哈尔曾用米沙威胁哈托,让哈托参加她组织的“合作社”。哈托拒绝了,并要检举米沙。邵哈尔让米沙去打死哈托,但米沙的子弹却射中波吉涅的胸膛。影片在这一紧张的戏剧冲突中,不但真实地表现了邵哈尔和米沙的阴险毒辣的手段;而且,通过邵哈尔和米沙姘居关系的描写,把反动阶级的道德堕落的面貌,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影片成功地创造了党的优秀的领导者波吉涅的形象。波吉涅是“双十月”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党支部书记,她深刻地体会了党的团结中农路线的重要,并为实现这一路线作了坚决的斗争。影片所描写的波吉涅,不是干瘪的没有血肉的人。她是具有新人的气质,思想深刻、情感丰富的真实人物。她曾为邵哈尔的中伤激动过,但她并没有因此就软弱下来。当她看到那些要退社的农民用大棍子撞合作社的马房,合作社面临着危险时,她毫不迟疑地用身体去挡住马房的大门。她被反革命分子打伤后,仍惦记着合作社的工作,躺在床上,召开了党支部委员会。她以党的原则精神,严格地批判了合作社主席克列姆的左倾幼稚病,指出了他把中农看成敌人的错误。她说党的任务是把农民团结在自己周围,去教育改造他们,引导他们走向集体化的道路。她指出像克列姆那种敌视中农的态度,就只有对敌人有利,使邵哈尔和米沙等高兴。影片并描写了波吉涅将哈托找来,对哈托的动摇,也进行了批评教育。她说:“在旧社会你关心的就是自己怎样多买地,再苦,只要能买地就行。如今跟从前不同了,时代变了。你参加到合作社里来,可是你总以为把马和土地入社就行了。至于思想,可以放在外面不理它。”哈托承认了错误,深受到波吉涅的坚强精神的感动。在波吉涅的正确领导下,哈托和一些退社的中农们重新回到合作社里来。合作社经过一场严重的斗争后,又蓬勃地向前发展了。
影片通过波吉涅对克列姆错误的斗争,以及对哈托的教育,把党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克列姆是一个忠实于党的事业的老党员,他为革命流过血,他亲手把“双十月”农业生产合作社搞起来;他认为合作社所以有今天,“是我流血换来的”,是老社员辛辛苦苦干了两年多的代价,新社员入社是坐享其成;所以他嫉忌、排斥那些新社员,把他们从合作社里赶出去,把合作社的大门关得紧紧的。但他不了解党的事业就是为了千百万群众的利益而斗争的。那些没有很早就参加合作社的农民们,需要党对他们加以耐心的教育,去引导那些过惯了个体劳动生活的农民,克服保守、落后、自私自利的思想,走向组织起来的道路。当那些农民已经有了觉悟,要求加入合作社时,就应该欢迎他们,而不应采取相反的态度。克列姆不了解这些,他看不见那些农民在思想上的新变化,背着功臣包袱,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损失。
同时,影片也着重地批判了中农阶层的动摇,和他们的自私自利的思想。哈托曾努力想爬到富农的地位上去,但他没有达到这种愿望。他和富农邵哈尔有过微妙的关系,他们一起买过脱谷机和磨坊。但是,革命现实的发展,转变了哈托要走的那一条走不通的道路。新的生活向他指出了新的道路——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但他并不能马上就参加进来,他曾经长时期的犹豫观望,最后才决定加入合作社。我们在银幕上,还看到刚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卡皮丹与福瓦洛诗。他们最关心的不是合作社的事情,而是他们自己的葡萄园和马匹。合作社的土地该播种了,他们两个却躲在家里干自己的事,福瓦洛诗在合作社开庆祝大会时,偷偷地抓了一把糖,送给他的两匹马吃。这些具体的细致的描写,一针见血地刺中了农民的自私毛病。但这并不是说,由于农民有了这些毛病,就可以扔掉他们不管,相反地,它更说明了对农民必须进行长期的耐心的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附图片)
波吉涅被反革命分子打伤后,她躺在床上,召开了“双十月”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党支委会,批评了克列姆的左倾思想,哈托又重新回到合作社。
中农哈托(左起第一人),认识到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劳动的优越性,他自动要求入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