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乡镇企业家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在想些什么?有什么样的理想?他们是企业家吗?江苏森达集团董事长朱相桂强调乡镇企业家是——一代新农民的代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4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乡镇企业家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在想些什么?有什么样的理想?他们是企业家吗?江苏森达集团董事长朱相桂强调乡镇企业家是——
一代新农民的代表
本报记者何加正
一位参加全国乡镇企业表彰大会的记者,饭后上街散步,京城一市民问开什么会,记者亮出大会标牌告之。对方开玩笑说:噢,痞子集会。此人不能代表市民的大多数。但那种由于缺乏了解而对乡镇企业和乡镇企业家看不惯乃至蔑视者,在社会上,尤其城里,可能并不在少数。这是由多种复杂因素造成的,其中一个因素是不了解。
原来的农民,而今在党和政府的培养及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潮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乡镇企业家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有什么样的胸怀气度、理想境界,以及他们是怎样理解自己的事业的?他们是不是企业家?表彰会期间,记者和江苏森达集团董事长朱相桂作了一席长谈,好像对于人们理解这些人很有益处,特在此加以介绍。
朱和共和国同龄,属于“老三届”。十多年前,他带领7人在牛棚里办起皮鞋厂,如今已成为拥有5200万元固定资产的企业集团,森达皮鞋获“鞋王”称号。今年1—10月,实现产值1.63亿元。朱本人如同他的事业,仪表堂堂,沉稳练达,谦逊厚道,曾获多种荣誉称号,并多次当选为省市县党代会和人大代表。下面是朱相桂的谈话。
    农民企业家能驾驭国际市场
有人讲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农民就业,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有人讲是为了发展集体经济,还有人讲是为了帮助农民致富。我说,都对。但我还有个观点:发展乡镇企业最主要的作用是培养一代新农民。我曾说过,我们如果是个成熟的乡镇企业家就应该让农民自己唱好“国际歌”。这里有三层含义:一是通过办企业让农民解放自己,从贫穷中解放出来走向富裕;二是让农民自己改造自己,从传统小农意识很强的农民变成具有现代意识的一代新人;三是让一部分人进入国际大市场,锻炼成具有驾驭市场能力的企业家。办个企业只想给农民捞点钱是肤浅的,短视的。培养农民,才是抓住了根本,才有长远效益。我们森达过去进厂都是连话都讲不好的农民,现在有的成了总经理,有的成了部门负责人,有的跨洋过海做生意。我们还和意大利联系,选送农民到国外深造。现在集团办了幼儿班、小学、中学,还在筹办中专和大专班。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有征战世界市场能力的农民。光自己培养还不够,还要有胆量有气魄引进人才,从成分、观念、文化等各方面影响和改造我们的农民队伍。农民中有人看到用高薪引进人才认为是让别人发财。解决这种认识问题主要是算帐,比如我们花大钱引进一位设计大师,但这位大师设计的鞋子每年要给企业赚回近千万元的利润,这样一算,大家就清楚了:“来森达发财的人愈多,森达就发展得愈快。”
    对外合作合资要有高起点
这也是我们这几年从事外向经济活动得出的一个重要体会。现在仍有不少二三流外商或代表来乡镇企业谈合资,乡镇企业常常吃亏。我们一开始就吸取别人教训,与外商合作尽量抬高起点。敢于把自己放在与外商平等的位置上去考察外商,本着互助互利的原则去合作。比如,我们和意大利马尼龙格的合作就是双方在互相考察的基础上双向选择建立的。意大利著名制鞋大师马尼龙格很信任我们,他表示要把毕生精力放在与森达合作上。他帮我们引来技术、材料,还带来十几个意大利商人,创办6个合资合作工厂。
    把创名牌放在
  压倒一切的地位
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认识在逐步发展。森达集团这几年为什么发展这么快?产品为什么好销?主要是牌子相对来说比较响。今年,我们的女鞋一打进东北,国营商场争着进货,个体包销商一下买断30万双,在黑龙江最高价挂到400元一双。所以我们认为牌子是无价之宝,是集团的宝贵财富。过去我们是在保证速度、效益的基础上创名牌。现在我们把创名牌放在第一位。我们在企业发展规划中已确定本世纪最大任务是创货真价实的世界名牌产品、全国名牌企业。哪怕速度慢一点、效益暂时低一点,也要全力以赴创名牌。我们有个口号:要使森达每双鞋质量品位的含金量达“9999”。
    克服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障碍
企业家要敢于对自己来一次革命,来一次更新。乡镇企业是在农村办起来的,乡镇企业家也是从田野里走出来的。过去靠一些作坊式的工厂,靠一些优惠政策,靠改革开放的机遇发展起来了,当然,也靠自己拚搏奋斗,敢闯敢干。但是,现在企业要与国际市场接轨,管理要科学化、现代化,就显得明显不适应了。一些乡镇企业的干部虽然搞了十几年工厂,跑了十几年市场,有见识、有派头,但小农经济意识仍然存在。企业有一定规模后,居功自傲,自满自足,攀比分配,追求享受,超前消费。这些都是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最近采取了不少措施,例如加大培训力度,出国深造,加强教育等。还请机关干部、国外的企业家进入集团决策层,逐渐把原来的干部往高层次引。我们提出一个口号: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企业的领导班子。
朱相桂只是众多乡镇企业家中的一员,他滔滔不绝,说了许多。录其部分,觉得已能作为一斑以窥其全豹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