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选举,在吕梁山中——柳林县村级组织改选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4
第4版(要闻)
专栏:

  选举,在吕梁山中
——柳林县村级组织改选见闻
本报记者阎晓明
11月,吕梁山上已经显露出很重的寒意。在山西柳林县这个出了名的贫困县采访,总能听到朴实憨厚的山里人说到选举。那种兴奋的神态明白无误地告诉我:这是件牵动了山村千家百户的大事。
人们说的选举,就是柳林县在全县范围开展的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改选。
柳林县共有543个行政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老化、弱化问题一度比较严重。县委组织部部长秦慧民说,像柳林这样封闭落后的山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有力的党支部就是一条通向富裕的路,就是人们摆脱贫穷的信心。县委早就思量,怎样在整顿村级组织过程中,产生有较高党性原则、群众拥护的村支部和村委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走正道的“带头羊”。经过反复商量,县里决定,对全县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进行改选,在选举中特别强调要遵循发扬民主、尊重民意的原则。为此,在村党支部的选举方式上实行“两票制”,即:先进行民意测验,再由党员进行投票正式选举。选举从10月底开始,县领导带领125名机关干部到农村蹲点,具体指导。到11月8日,543个行政村已经有432个选举结束,有105位新人走上了村支书的岗位,其中80%以上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还有一批致富能手。秦慧民说,这次选举,县委还注意了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规定300人以下的村子只能有3名吃补贴干部,700人以下只能有5人,估计能减少吃补贴干部400多人。农民对这点非常欢迎。
县委一位干部告诉我,他参加了几个村的选举,“村里的人们对选举非常认真,和承包土地差不多。”他说:“柳林镇锄沟村企业多,不能停产,人们就在下班后来投票。全村1600多选民,投票人数达97%。”有一对夫妻,男人让妻子在家做饭,由他代替投票,女人不同意,说:“我还要选我的哩。”自己投了票。
我采访了这次当选的两位支书,一位是锄沟村的支书梁恩武。锄沟是柳林县的富村,有煤矿有企业。一位是刘家圪达的支书陈步亮。这个村是穷村,山上除了黄土再没别的。梁恩武是锄沟的老支书,多年来,他和村支部带领群众利用资源优势,办起了煤矿、焦化厂,建立了工程建筑队,使锄沟摆脱了贫困,逐渐富裕起来,1993年全村产值达3640万元,人均收入1250元。富裕之后,这个支书没有忘记发展农业生产,把撂荒的土地集中起来,利用集体经济的优势,投资240万元推土造地,办了一座非常气派的农场,安排了70个劳力,1994年产粮12.5万公斤,蔬菜35万公斤,纯利润达8万元。在这次选举中,50张推荐票他得了49票,正式选举时34张选票他得了33票。说到他的选票,梁恩武说:“富村也罢穷村也罢,要想叫群众拥护你,必须给人们干下几件实事,这是一;二是要公道廉洁。可是如果几年、几十年没给群众做下事,再公道、廉洁群众也不会选你,你问村干部咋当?说到头要给群众办事。”梁恩武觉得这次选举对干部触动大得很。他说:“票少的、没选上的肯定要想自己的行为,票多的也不敢松劲,要是从此不干事,人们照样不选你。”
陈步亮原来是位公办教师,1986年7月3日,他痛感家乡的贫穷,回到刘家圪达担任了支书。刘家圪达没有任何资源,脱贫的道路艰难得多。陈步亮从科学种田开始,办了农民技校,手把手地给农民传播科学知识。为了推开一个新品种,他总是用自家的地为人们育苗,苦口婆心向人们做动员。办苗圃没钱,陈步亮背上麻袋四出拣树籽,然后自己开出一块荒地。7年来,陈步亮为村里四出奔忙,没有拿过村里的一分补贴,也没报销过一分钱的差旅费。现在,刘家圪达通了电,也通了水,还修了一条通往山下的“土马路”。村里引进了葡萄、苹果、枣树,还办起了幼儿园,人均收入由1986年的200元增加到700多元。陈步亮在选举中也得了全票。在刘家圪达的土窑洞里,村民苏喜年对我说:“老陈公道不谋私,你咋不选他。”他的儿子插话说:“老陈回来后办了多少事!没路的时候,烧炭还得从3里路外一担一担地担。还有葡萄树,原来葡萄没吃过几颗,不用说卖了!”陈步亮没有对他的选票做什么评价。我在村支部活动室里看到这样一个条幅:党支部书记四不怕精神:不怕工作麻烦,不怕劳动艰苦,不怕为民吃亏,不怕办事惹人。这大概是最好的回答。
县里的同志说,有一位原先认为没问题的支书,在几百张推荐票中只得了24票,落选了。这个支书是搞企业的,他忙着为自己致富,支书的作用起得太小了。可惜我没能见到他。听说他很内疚,表示一定要像个党员的样子,为村里多办事。
选举,已经显示出了效应。当我离开柳林时,寒风中,圪梁上、峁峁上到处都是村里组织的农田基建整地造田的人们。这是一种信心,是贫困地区的人民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同贫穷搏斗的信心,也是共产党人的信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