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保名”和“打假”(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3-04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保名”和“打假”(五)
艾丰
名牌最怕的是假冒,因为假冒的主要对象就是名牌。假冒多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消费者难以分清真假,干脆他就不用这个牌子的东西了。有一段,人们举行宴会不上茅台,宁可上二锅头,主要不是因为后者便宜,而是因为假冒者少。后来,竟连二锅头也被假冒了。
要问名牌厂家目前最头疼的事情,他们会不约而同地说:假冒。有的厂家为打假,花去了大量的经费和精力。有的厂家竟被假冒搞得由赚钱到了亏损。
所以,国务院专门开展了“打假活动”,并设立了“打假办公室”长期抓这个工作。保护名牌、保护市场秩序,必须打假。为了“扶正”,必须“祛邪”。这个道理已经被广泛地宣传了。
这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说:“祛邪”也要靠“扶正”。
树立名牌意识,让大家认识到创立名牌可能获得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把大家的劲头引导到创自己的名牌上去,就是一种最重要的“扶正”的办法,也有助于“祛邪”。
打假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头疼问题,那就是地方保护主义。有的地方政府或当地主管部门的领导,对假冒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怂恿支持。一说“打假”,只是走走形式,所以人们说他们不是“打假”,而是“假打”。
难道他们不知道假冒不对吗?完全知道。之所以如此,乃利益驱使也。想用小力气获大利益,以致走上用损害他人的办法为自己获利,而且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解决这类地方保护主义的办法,也当然是要两手。一手要坚决地打假,使搞假冒的地方连眼前的利益都得不到,还有可能把老本都赔进去。另一手,就是晓之以根本利益之所在。也就是说,可以用“名牌效益”和“假冒效益”相对抗。让地方的同志算一算大帐,搞假冒坏了自己的名声,搞得别人别地都不敢买他们的货,甚至都不敢和他们交往,对当地的经济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而花大力气搞自己的名牌,一旦成了气候,又将获得多么巨大而长远的效益!两笔帐相较,对个别的利欲熏心者,不见得就能打动他们,但我想对有责任心的地方官员们,不会不认真思考的。如果说“政绩”,为官一任,真能领导当地群众创造一批名牌,那可以说是一种“千秋事业”了。真正为当地负责的领导人,不会不理解这一点。
顺便说一句,有的搞假冒的,脑筋花得不少,“水平”和技巧也不低,还真能把假货搞到真假难辨的程度。当地政府为什么不下力气把这些人的“才能”引导到正道上去呢?
现在,中国的名牌不多,对创名牌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大好机遇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