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老树发新枝——访越随笔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4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老树发新枝
——访越随笔之一
人民日报代表团
11月,正是越南旱季,当地称之为一年中最好的“黄金季节”。
经过7年“革新开放”政策的实施,越南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如何?越南《人民报》的同志陪我们访问了越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太原钢铁公司。
出首都河内,沿着3号公路北上80多公里,便到了太原。
接待我们的副总经理阮进仪热情地介绍说,由中国1959年援建的太原钢铁公司,除了名字和中国的太原钢铁公司一样以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缘分:这个由采矿、冶炼到轧钢的钢铁联合企业,不少干部和技术工人都到中国太钢去学习过,他自己也曾在中国太钢实习过3年。
站在炉火熊熊的炼钢炉前,越南同志自豪地介绍,经过35年建设,这里原先100多个小山丘被推平了,僻静的乡村变成了颇有规模的钢铁城市。阮进仪对我们说,虽然太钢对越南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毕竟是棵老树了,需要给它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完成更为艰巨的任务。据介绍,到2000年,越南钢铁需求量将达到300万吨,而太钢几经改造,仅从原设计年产8万吨提高到12万吨,远不能满足越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老化了。怎么办?迫在眉睫的是,在保持原有1万多职工的基础上,加快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大幅提高产量,让老企业焕发青春。
我们看到,太钢这棵老树正在勃发新枝:1975年从德国进口的轧钢生产线经过改造已投入生产;从中国进口的炉产30吨的电炉已安装完毕,从新加坡引进的12万吨轧钢厂亦在安装设备,明年可望投产;与澳大利亚合资的18万吨炼钢厂恰逢我们访问之日破土动工。
越南国有企业比重大,前几年亏损面也大。越共“六大”以来,政府下决心对国有企业进行调整,重新登记,对不盈利的国有企业坚决予以淘汰或重新组合。越南《人民报》的同志告诉我们,越南企业界已形成这样的共识:不盈利的企业就没有理由存在!越原有1.3万个国有企业,至1992年,调整为7000家,到了今年8月,只剩下5730家,重新组合过的企业虽然数量减少了,收益却增加了,国有企业亏损的现状基本扭转。
太钢的同志说,太钢现在获得过去所没有的许多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制定生产计划,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自定产品价格,同时还获得了钢铁产品的进出口权。自主权扩大了,经营比较活了,企业也不再吃国家补贴。
阮进仪热情地对我们说,过去中国人民真诚地帮助我们越南抗法抗美,帮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家园,现在和今后,越南在“革新开放”路线的指引下,进行工业现代建设,同样也需要中国人民的帮助和支持。
走出厂区,见越南同志不时在看表,我们便好奇地问,是否晚间有会议?一位叫阮春梅的越南干部说,河内的电视台正在播中国的《渴望》电视剧,我们非常喜欢,每集必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