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在祖国经济建设的战线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8-23
第2版()
专栏:

在祖国经济建设的战线上
张振山创造先进的电焊法
太原钢铁厂工程公司安装工作部电焊小组,过去一个电焊机只有一根接焊线和一根引线,电焊时只能供一人使用。经过小组长张振山苦心钻研,把引线去掉,改为接焊线,再增加两根接焊线,利用来去电流的交流作用,一个电焊机便可以供四个人同时操作,能电焊四个物件。
这一先进工作法成功后,工作效率较前提高四倍,质量较人工电焊均匀,徒工可以做技工的活,每人每天还可节省十公斤焊条(合人民币一百万元)。(吴顺智)
上海青霉素制造厂开始大量生产
上海市一座青霉素制造厂已建设成功,并开始生产。这是一座在废墟上建设起来的近代化工厂。这个工厂的厂址原是一个破烂荒凉的汽车修配厂。三年来,新中国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在这里盖起了新的厂房,把国民党反动政府遗留下来的一些破烂不堪残缺不全的制造青霉素的机器加以修理改造,并且经过苦心钻研,制造出大批新的机器,终于把这个工厂建设起来。
上海青霉素制造厂的建设是随着青霉素的试制逐步进行的。解放前的中国不会制造青霉素。今天有了国产的青霉素,是新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创造性劳动的结果。青霉素是治疗肺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有效而贵重的药品。为使这种药品能够大量供应医疗部门的需要,这个工厂的副厂长童村从上海解放时起,就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领导着一部分技术人员在实验室里作了很长时间的试验,解决了青霉素制造中从发酵到结晶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之后他们开始用机器试制青霉素。在试制过程中,又克服了设备上和原料上的许多困难,终于使青霉素的制造走上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上海青霉素制造厂制造的青霉素的效力和纯净程度,根据成品的检验,完全合乎国际标准。这个工厂的人员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这一重大贡献,已得到了上级机关的奖励,并由国营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电影。(新华社)
建筑工人高秀成创造了铺灰砌砖灌浆机
成都铁路工厂建厂工程处建筑工人高秀成创造铺灰砌砖灌浆机。用这个铺灰砌砖灌浆机砌砖,一个技术工人和一个普通工人,平均每秒钟可砌一块砖,以每天工作八小时计算,除掉三小时的准备工作,实际作业五小时,可砌一万八千块砖,比原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十多倍,砌砖的质量也合乎标准。
砌砖机是用轮子推行,前面装灰浆,后面放砖,一个普通工人把灰浆灌入灰斗内,然后由一个技术工人把砖放入滑砖梯辊上,一推就砌好了。这种砌砖机最适用于大型建筑和长的砖墙,墙越长机器效能就越能发挥;使用于门窗多的地方和小而高的建筑,效果就要差些。如果劳动力组织得好,灰浆和砖供应得及时,使用这个机器就更方便。
现在,高秀成的铺灰砌砖灌浆机正在成都市建筑工人先进技术训练班和许多工地中推广。(新华社)
热河省雨季造林九万多亩
热河省人民正在加速改变自然环境,今年雨季里造林九万多亩。加上春季造林,全省今年的造林面积已达二十四万多亩。现在,许多秃山的阴坡栽种的大片的黑松,已长二寸高。沙荒里种的耐旱的榆树,河流、坝堰和灌溉渠旁栽的杨柳,都已发出嫩芽。
热河省雨季造林中,人民政府在各地设立的二十多个造林站,把三万斤黑松种籽和大批黑松幼苗贷给了山区农民;并帮助农民选择了适宜当地土壤栽种的杨、柳和榆树等树种。造林中,农民们的情绪十分高涨。许多互助组、自由结成的造林小组和个体农民,都选择适宜的林地细致地栽种树木。乌丹县五分地村造林小组的农民,像种地一样地先用犁把地耕松,再撒树种。现在,热河省各地的农民还在积极准备树种、树苗,积极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的秋季造林。
(新华社)
烟台水产养殖分场收割海带
国营山东水产养殖场烟台分场正紧张地收割海带菜。连日来,平静的烟台海面上显得异常活跃。早晨,水产工人们便穿上潜水衣沉入海底,开始了繁忙的收割工作。被烈日晒红了脸的运输工人们把从海底收割上来的大批海带菜装满了运输船,送到岸边。晒干加工组的女工们,也从早到晚地忙碌着。
海带菜不但是一种富有营养的食品,而且在橡胶工业、毛纺工业和医疗上也都有很大的用处。烟台分场的工人们在今年的收割期中,想出了种种办法来保证产品的质量。遇到阴雨的天气,他们便把割好的海带菜装在网包里,放在深海特设的架子上滋养着,天晴后再送到岸上加工。加工组的女工们也改进了操作方法,把收割来的海带菜先去掉菜根,然后曝晒。(据新华社讯)
山东莒南县厉寨乡农民改良耕地秋粮增产有望
山东省莒南县厉寨乡的耕地绝大部分是山岭薄地,庄稼生长不够壮旺,产量原来就低,加以一到雨季,许多山坡地的庄稼不被涝死就被冲走,更要大大减产。该乡农民为了实现增产的任务,在去冬今春改良了大量耕地,耕作中又随时注意保苗和改进耕作方法。种在山岭上的花生,将比去年增产一倍。由于深翻后土层松厚,能够含蓄水分,庄稼没再受涝或被冲。农民厉月廉有一亩六分涝地,过去不论种什么,顶多收五十斤。今年他把这块地改良成一半旱田一半水田,水田种了稻,旱田种了谷子和玉米等,共可收五百多斤。(新华社)
邛崃山茶农欢欣采茶
六月,四川省邛崃县山地的茶树发满了茁壮的第二道嫩芽,茶农们洋溢着欢笑,在绿丛深处忙着采茶。
邛崃县是四川省著名的绿茶产区,全县有两万亩茶地,年产干茶叶八十余万斤。著名的花秋堰“贡茶”,就是出在这里第七区的山上。从百花开放的清明时节,采摘到雁鹅北去,茶叶世世代代养活着山上的农民。
三年来,在人民政府的扶助下,茶农勤劳愉快地垦复了许多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荒芜了和砍光了的茶林,茶地的面积一年年扩大。去年人民政府又贷了一亿四千六百多万元的款子,给二千五百多户茶农解决了肥料问题。茶农改变了过去粗糙的种茶方法。茶树普遍施了肥料,茶叶的价格也随着销路的扩大而不断提高。去年每斤中等干茶的价格是三千二百元,最高的七千多元,平均可换上两升多大米,比反动派统治时期的价格提高了六、七倍。今年,中等干茶的价格又提高到每斤五千八百元,最高的可卖万余元。(张天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