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指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5
第5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指针
苏希胜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当前要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邓小平文选》就是进行民主集中制教育的最好教材。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思想,为新时期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指明了正确方向。
    一、阐明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意义
邓小平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最便利的制度,最合理的制度,永远不能丢掉。他认为,党是依靠全体党员和全党的各个组织,来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为了从人民群众中收集他们的意见和经验,为了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把它变为人民群众自己的主张,并且组织人民群众加以执行,一般地都必须经过党员的努力,经过党的下级组织的努力。因此,正确地解决党的组织和党员、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的关系,在党的民主集中制问题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如果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
    二、揭示了民主集中制的本质
小平同志指出,党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实行这个制度的目的,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在党内和全国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要在全国造成这种局面,首先就必须在党内造成这种局面。只有造成这种局面,党才有战斗力,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小平同志认为民主与集中是统一的。民主是集中的基础,集中是民主的结果和保证。离开民主讲集中不会有真正的集中,离开集中讲民主不会有真正的民主。一方面,他强调要充分发扬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他提出,要创造民主的条件,在党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的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他重申要实行“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另一方面,他强调必须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党是一个战斗的组织,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战斗胜利的。一切发展党内民主的措施都不是为了削弱党的必需的集中,而是为了给它以强大的生气勃勃的基础。实行民主基础上集中的基本要求是: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少数必须服从多数,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全党必须服从中央。必须严格执行这几条,否则党就形成不了一个战斗的集体,也就没有资格当先锋队。
    三、提出了中央要有权威的思想
小平同志指出,中央要有权威。宏观管理要体现在中央说话能够算数。特别是在有困难的时候,没有中央、国务院这个权威,不可能解决问题。有了这个权威,困难时也能做大事。不能否定权威,该集中的要集中,否则至少要耽误时间。他要求,全党要维护中央的权威。指出:“四个服从”中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只有全党严格服从中央,党才能够领导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任务而战斗。任何人如果严重破坏这一条,各级党组织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就必须对他严格执行纪律处分,因为这是党的最高利益所在,也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中央决定了的东西,必须坚决执行。不允许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意散布不信任、不满和反对的意见,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否则,党就要涣散,不可能有战斗力。
    四、论述了领导核心的地位、作用
早在1962年2月6日,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党,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都强调树立核心;后来,核心大体上树立了,就特别强调如何当好“班长”。这就是说,一定要树立核心。不建立核心,处于涣散的状况,这个党委的工作是做不好的。1989年6月16日,他又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了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进入第三代的领导集体也必须有一个核心,这就是江泽民同志。他要求,新的常委会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注意树立和维护这个集体和这个集体中的核心。只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常委会,只要它是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就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需要有这样一个领导集体。
    五、重申了要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小平同志多次指出,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在总结我们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坚持好这个制度的具体措施。其主要内容是:(一)要分清哪些是重大问题,哪些是日常性质的问题;明确哪些问题应当由集体讨论,哪些问题应当由个人负责。(二)重大问题一定要由集体讨论决定。个人决定重大问题,是同共产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相违背的,是必然要犯错误的。一切提到会议上的问题,都必须经过讨论,允许提出异议。如果在讨论中发现重大的意见分歧,而这种分歧并不属于需要立即解决的紧急问题,就应该适当地延长讨论,并进行个人商谈,以便求得大多数的真正同意,而不应该仓促地进行表决,或者生硬地作出结论。决定时,要严格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一人一票,每个书记只有一票的权利,不能由第一书记说了算。同时,党委讨论问题,要预有准备,定好规划,加强领导,以免使会议开得过多、过长。(三)集体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办,各负其责,决不能互相推诿。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责任到人,权力到人,严格考核,赏罚分明。失职者要追究责任。
    六、提出了共产党要接受监督的思想
小平同志把共产党能否接受监督提到了能否坚持正确领导的高度。他说,我们党是执政党,威信很高。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他指出,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和对党员的监督。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党对党员的监督要严一些。第二,是群众的监督。要扩大群众对党和对党员的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要扩大他们对共产党和党员的监督。有了这几方面的监督,我们就会谨慎一些,我们的消息就会灵通一些,我们的脑子就不会僵死起来,看问题就会少一些片面性。
小平同志特别重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1962年2月6日,小平同志指出:对我们党的各级领导人(包括党委会的所有成员),应该有监督。这种监督是来自几方面的,来自上面,来自下面(下级),来自群众,也来自党小组生活。我觉得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是来自党委会本身,或者书记处本身,或者常委会本身。在党委会里面,应该有那么一段时间交交心,真正造成一个好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空气。1980年8月18日,小平同志又指出要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对各级干部的职权范围和政治、生活待遇,要制定各种条例,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
    七、阐明了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党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指出:过去我们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可以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如何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小平同志提出的重要思想主要是:(一)要大胆改革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制度。如果不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二)要健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包括: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集体领导制度、党的生活会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干部管理制度等。(三)制度建设要和思想教育、严格纪律结合起来。加强法制建设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党员遵守各项制度的自觉性。对违反制度的,就要根据情节轻重,严格执行纪律。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制度和纪律,真正做到在制度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小平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还有很多,例如,关于反对个人专断和极端民主化的论述,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团结的论述,关于正确处理领袖和群众相互关系的论述等等。所有这些论述,都是对毛泽东民主集中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期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根本指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