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做客第五郡——访越随笔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5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做客第五郡
——访越随笔之二
人民日报代表团
到胡志明市以后,突出的感觉是,气候比北方炎热。我们这些来自北京的客人,第一次在11月穿短袖衫。满街跑的摩托车,更为这座越南最繁华的城市增添了喧闹的气氛。
放下行李,主人们便领我们去参观“西贡成衣出入口公司”。
公司经理陈德南,是个颇有心计的私营企业家。他1991年从亲戚处筹得几万美金,办起了成衣加工公司。自己北来南往,到日本、韩国和台湾、香港地区,获得大量的定单,加工各式成衣,出口国外。现在他的公司拥有500多台缝纫机,年产值达到300多万美元。陈德南性急地对我们说,中国是个很大的市场,我很想和中国做生意,如果可能,请给我联系一下,能不能与中国北京联营办一个加工厂?我们说,中国企业家不仅愿意到越南投资,而且也希望越南的企业家到中国做生意。
胡志明市突出的特点是私营经济发达。为了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这里的私营经济,主人特地安排我们到第五郡做客。
第五郡私营经济这几年发展势头强劲,国有企业有11家,而私营企业则多达1700家。第五郡也是越南华人最多的社区,全郡24万人口,华人占40%。走在第五郡街上,两侧商店招牌多写有越文和汉字,使我们这些身处异乡的客人,也能看出个子丑寅卯。
走进一条类似上海弄堂的街道,我们来到一家私营的塑料厂。总经理叫林忠良,是在胡志明市土生土长的华人,原籍在广东潮州;林太太管销售,儿子管理工厂。林忠良以前当过兵,在军需部门服务,对做生意颇有兴趣。1976年,他以一台机器起家,发展到现在,他拥有了4个分厂,生产80多个塑料用品,年利润达到30多万美元。
手持大哥大的林忠良介绍说,现在市场竞争激烈,类似规模的塑料厂在胡志明市有4家,小的有100多家。他的办法是以质量取胜,产品的样式时刻迎合国内外消费者。
车间里,工人忙进忙出。林忠良透露,他的工人大都来自国有企业,因他这儿月工资达70美元,比国有企业高出近一倍。
顾客盈门的安东市场是第五郡的商业中心,在胡志明市属第三大市场。该市场管委会副主任阮氏红花介绍说,原先的国营商场不景气,在郡政府支持下,我们投入房产和地皮,私营的越华公司投入500万美元,合作建成了这座高5层,集酒店、娱乐、商业于一身的综合市场。市场的2000多个摊位全部出租给私人经营。她回答我们的提问说,市管委会主要管理经营秩序,规定最高限价,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对坑害顾客的摊位,一是罚款,二是取缔。
当我们问及郡政府现在的功能时,陪我们参观的郡政府副主席阮俊越介绍说,郡政府致力于建设社区,为社区居民服务并谋取福利。他说,第五郡政府主要做两件事:一是为居民盖住宅。因为第五郡人口多,居民住房较拥挤。郡政府采取贷款和集资的方式,今年新盖了2000多套住宅,采取一次性和分期付款及出租的办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同时还集资新修了一些公共设施。二是培训社会人才。为帮助失业青年寻找工作,提高待业人员素质,郡里还出资办起了54所职业学校,华文、英文和专业技能成了青年人夜间学习的热门课。
在安东市场的过厅,我们看到墙报板上贴满了郡人民代表的照片和简历,阮俊越的照片亦在其中。原来11月20日是民选日。我们开玩笑道,投阮同志一票。他笑着说,欢迎,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