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慈利杜仲正逢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6
第4版(要闻)
专栏:老少边区行

  慈利杜仲正逢春
本报记者周立耘
慈利是杜仲的故乡。
慈利种植杜仲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慈利县地处湖南北部,属湘西山区与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对杜仲生长极为有利。
慈利栽培杜仲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该县境内曾有一株158.8厘米胸径的杜仲,专家认定树龄在千年以上,被誉为“世界杜仲之王”;海拔700—1000米的阔叶树次生林中,还残存有山野原生杜仲林。但是,过去片面理解以粮为纲,毁林造田,使砍下的杜仲树、刨出的杜仲根在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垒得像小山一样。1984年,渴望富裕的山区人民重新把希望的眼光盯在了杜仲上。
慈利发展杜仲走的是一条山上建基地、山下建工厂、山外联市场的贸、工、林相结合的路子。
县里决定国家、集体、联户、个体一齐上,以发展集体林场为主,建立杜仲生产基地,5年共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兴建杜仲林场405个。全县60%的农户投入到杜仲的栽种、培管、采收、加工生产行列。
被称为“植物黄金”的杜仲全身都是宝。他们利用杜仲树皮、叶、花粉、种子先后开发出了杜仲酒、杜仲茶、杜仲胶、杜仲保健饮料等10多个产品,利用杜仲树加工成各种家具、用具,大大提高了杜仲的使用价值。之后江垭林场又同香港新华药材行联营开发杜仲系列产品,办起了全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其他林场纷纷仿效。杜仲产区及附近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大都转向了以杜仲为主要原材料的加工生产、运输销售。
县里在深圳等沿海设立了信息窗口,直接与国内外市场联系,使杜仲进入了国际市场。
今年部分受益杜仲林产值将达7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增加200多元。这几年,70%以上的农家盖了新房,添置了电视机等家用电器。摇钱树似的杜仲林就像一座绿色银行,为慈利的经济建设和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来源。(附图片)
山地新栽种的杜仲林郁郁葱葱。陆穗斌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