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贬值的“奖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5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贬值的“奖励”
马善记
有这样一幅漫画,漫画中的三个人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手捧奖状,奖状上分别写着:医生“不杀人”、当官“不贪污”、厨师“不投毒”等字样。
对这幅漫画,有的人也许只会付之一笑,可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漫画固然含有夸张的成分,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奖励贬值了。
老实说,现实生活中像医生“不杀人”、当官“不贪污”、厨师“不投毒”这号“先进人物”并非绝无仅有,奖励贬值的现象在有的地方较为普遍,譬如:企业连年亏损,其厂长、经理却因“没有功劳有苦劳”而屡屡获奖;在有的企业,某些职工由于自身的原因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生产任务而不得已“加班加点”,竟然受到奖励;在有的机关,干部职工只要不迟到,不早退,就可以获得诸如“先进工作者”一类的殊荣,而不管有无工作业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奖励贬值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来,起不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作用。动辄给不够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以奖励,使获奖者在人们的心目中贬值了,缺乏先进性。如果人们一旦看穿了其中的“猫腻”,还会失去学习先进的原动力,进而丧失积极性和创造性——碌碌无为者竟安然领奖,先进还有什么学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或许就可得奖,何苦还那般执著?二来,容易导致攀比。贬值的奖励虽然使获奖面相对宽了些,但仍难以摆平,一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单位和个人,非但不会有“知耻近乎勇”的雅量,反而还有一肚子意见。三来,容易形成违纪。动辄给不够条件者以奖励,势必会出现发奖过多、过滥的局面,有的部门和单位还会借机变着法子给职工大发其奖,从而形成违纪。
“无功不受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授奖活动的管理,将奖励纳入科学的轨道。宜奖则奖,不该奖的一律不奖,切忌随意降低授奖的条件。奖励,必须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唯其如此,才能“奖”得其所,也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地防止无功受禄、奖励贬值这一类事情的发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