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发生在加格达奇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5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发生在加格达奇的故事
本报记者董伟
编者的话
当报纸即将付印的时候,从加格达奇传来噩耗:徐俊德老人终因吸入性肺部感染,抢救无效,于17日早晨去世。这消息让我们的心再次掀起波澜。
类似加格达奇的故事,人们已经听到过不止一次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确是英雄辈出的时代。然而,面对英雄我们却心重如铅。老人舍生忘死,少年大义凛然……而有些中青年呢,却在远处围观,难道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中青年一代中,真的出现了道德的断层?我们愿意相信,这只是一时一地的现象;我们期待人们能从这个故事中警醒自己,人与人之间,只有学会相互扶助,同舟共济,才能共同营造文明的社会环境,奔向美好的明天。
    山城焦点时刻:救人者是一老一少
10月30日,山城加格达奇。这天是个星期日。吃过午饭,育才小学四年级学生杨广威、陈文超、阎金石、姜紫鹏、陈文东结伴到冰塘玩耍。突然,随着一声闷响,冰裂了,杨广威、陈文超瞬间落入水中。
“快救人哪,有人落水啦!”
正在污水塘不远处的徐家院内踢毽的加格达奇铁路二中初二(6)班学生刘国辰闻声冲了过去。徐家爷爷,加铁分局水电段退休工人、67岁的共产党员徐俊德也冲了过去。一老一少的出现,给水中挣扎的孩子带来了希望。
此时,阎金石已沉入水底,卡在冰面上的陈文超和在冰水中挣扎的杨广威吃力地喊着:“老爷爷,救救我。”
徐俊德来不及细想,全然忘了自己不习水性,大步流星踏上污水塘。嘎巴一声,脚下的冰面裂了,徐俊德被没膝的冰水冻得腿发麻。他一看冰面走不得,就趴在冰面上,匍伏着接近杨广威。
终于爬到冰窟窿边,老人伸手拉住杨广威,一使劲,哗啦一声,冰又裂了。老人也落入两米深的水中。腥臭的污水灌得老人直发晕,但他还是抓住了孩子,努力地往上举。
刘国辰也学着徐爷爷的样子,爬到冰窟窿旁,还递过来一根两米长的竹竿。
“孩子,别过来,太危险!”徐俊德着急地喊起来,并一把抓住竹竿。可是,随着哗啦一声响,刘国辰也落入冰水之中。
竹竿给徐俊德带来希望,他一只手握着竹竿支撑着,一只手使劲往冰面上托着孩子,一次,两次,三次,徐俊德与孩子都精疲力尽了。这时,徐俊德的脚碰到一块石头,便踩上去,使脑袋得以靠着冰沿喘息。
这时,刘国辰还在把着冰沿,试图靠近老人和杨广威。
大约30分钟过去了,岸上的人渐渐多起来。卡在冰上的陈文超被赶来的亲戚救走了。
老人的亲戚和到他邻居家串门的朋友闻讯赶来,但他们都不习水性。此时,岸边围观的有50多人,150米外的公路上也聚集了一二百人。他的亲友朝人群大喊“快下来个会水的!”可是,没有人响应。
终于,刘国辰坚持不住了,喊了声“救救我”就沉入水底。
当亲友们终于够着老人时,徐俊德已失去知觉,他手中一直紧紧抓着的孩子杨广威终于滑入水中。
徐俊德被抢救了8天才缓过来。他醒来第一句话就问“国辰怎么样?孩子救上没有?”当得知3个孩子都遇难时,禁不住老泪纵横:“怎么不让我去死呢?那是孩子呀!”
    画外音:孩子,你走在了爸爸前面
当记者赶到加格达奇时,冰塘已经恢复了平静。一块块碎冰漂在水面,将这里发生的故事凝塑其中。
徐俊德和刘国辰的事迹被山城人广泛传诵,但同时人们心头却涌上一股浓浓的苦涩。
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长、诗人陈士果闻此事后,难以保持沉默,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孩子,你走在了爸爸前面”。许多人看了这首诗,对记者说,67岁的老人也走在了“儿子”的前面。一个大大的问号,在小山城中高悬:当他人面临危险,需要救助的时候,为什么冲上去的是老人和孩子?难道社会道德真的出现了断层?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在给国辰送葬的路上,哭着说:“怎么让这么好的孩子死了?那些大人都哪儿去了?”
在刘国辰的班级,在遇难的杨广威、阎金石的班级,记者的心被孩子们的哭声震撼了。中学生刘博说:“刘国辰都能下水,为什么那些大人们不能?”中学生张丹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光大人们明白,我们中学生也知道。为什么大人们那样惜命呢?”小学生许英说:“如果岸上的人都伸手去救,我们不会失去杨广威。”
    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的七色光
老人下水救人,成年人围观已出现多次。本报在今年就曾两次报道杭州市七旬、八旬老人救人而他人围观的事。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加铁二中表彰刘国辰的会场上,记者见到刘国辰的妈妈,她说:“希望我儿子的死,能唤醒更多的人,让社会多一些关心和爱心。”此时,会场门厅里,不时传来打台球声,记者寻声过去,问打台球的年轻人,是否知道里面开的什么会,答曰不知道。当记者介绍了刘国辰的事迹后,一年轻人说:“他救他的,关我什么事?”
令人欣慰的,是记者在追踪采访时发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老人的亲属介绍,老人救上后,昏迷不醒,是4个不知名的人给抬上公路的。后来,又是一位没留姓名的出租车司机,把老人送进了医院。
在加铁分局医院,记者了解到,浑身污水的徐俊德老人送到后,急救室马上组织抢救。院长亲自布置抢救、会诊事宜,并且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救活老人。”主治医师梁大夫对记者说:“老人的事迹这么感人,我们不能让英雄在我们身上出一点差错。”
加格达奇舆论界闻风而动。新闻界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三天,就予以报道。以后,报纸、广播、电视又不断有连续报道,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深思。
记者在加格达奇的街上,遇见正在巡逻的警察马斌、孙长贵,他们对记者说:“老人和孩子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人不能太自私。如果良心未泯灭,都应该伸伸手。”
在百货大楼,一位叫张全贵的商业干部对记者说:“事情是发生在瞬间,过去讲公与私的关系,现在仍可从中看出一个人的品德。新闻界要大力宣传,提倡社会公德,引起人们共鸣!现在搞市场经济,仍然需要良好的世风和人际关系。”
记者离开加格达奇,在列车上,眼前总浮现出那难忘的冰塘,它像一面镜子,折射着社会的一隅。(附图片)
医务人员奋力抢救徐俊德老人。陈艳鹤摄右上图为舍己救人的少年刘国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