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两岸戏剧交流锣声阵阵——内地戏剧家访台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5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两岸戏剧交流锣声阵阵
——内地戏剧家访台记
本报记者易凯
秋风送爽,丹枫吐金,我随内地戏剧家访问团,怀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踏上了访问祖国宝岛台湾的旅程。
十月十八日晚八时许,国泰航班的飞机稳稳地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台湾戏剧界的同仁们捧着鲜花、举着欢迎的横幅迎接着来自海峡对岸的戏剧家们。台湾各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们立即权借机场一角,对内地戏剧家进行现场采访。一股亲情顿时涌上访问团每一个成员的心头。
此次访问团集中了内地一批德高望重、学有成就的戏剧专家。他们中有著名戏剧家刘厚生、郭汉城,著名戏剧作家吴祖光、沙叶新,著名导演徐晓钟,著名舞美设计家胡妙胜,以及著名评论家曲六乙、薛若琳、田本相等。他们的到来,在台湾的艺术界刮起一股旋风,标志着两岸的文化交流已步入学术理论交流的深层次、高规格。
近些年,戏剧艺术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一个急先锋的角色。早在十多年前两岸关系尚未“解冻”时,内地的戏剧艺术,就悄悄地通过录像带、录音带等“录先生”的管道传到台湾岛内,在民间广泛流传。近两年,内地先后有五十多个剧团,近三千名艺术家到台湾访问演出,与当地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一切都源于海峡两岸的人民拥有同一个祖先,拥有同一种语言,拥有同一份文化遗产的结果。这一份亲情和血缘,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分开的。这一点,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真切感受。
台湾目前的戏剧,主要有国剧(即京剧)、话剧、歌仔戏三个主要剧种。这三种戏都与内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剧的主要剧团陆光、海光以及复兴剧团,其老班底都是从海峡对岸过来的。目前这些剧团的戏装、乐器等也都是在海峡对岸采购的。台湾话剧的主要组织者、推动者和老一辈艺术家也都出自海峡对岸。为了欢迎吴祖光、刘厚生、徐晓钟等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师友们的到来,在台湾的原国立剧专的校友们还专门组织了欢迎会。台湾的地方戏——歌仔戏和福建的芗剧就是同一个剧种,据台湾学者考证,台湾歌仔戏是在大约五百多年前从福建省传来的。前不久,厦门市的的芗剧团到金门演出,大受欢迎,连演连满了一个多月。
访问团此行主要是进行戏剧方面的学术交流。台湾艺术界渴望了解内地戏剧状况的热情令人十分感动。在东道主安排的三个半天的学术讲座中,访问团九位专家轮流登台演唱,无不受到热烈欢迎,听众踊跃,以至于东道主不得不临时增加了两次讲座。访问团在参观台湾艺术教育单位时,也受到师生们的欢迎。不少学生表示,希望能到内地艺术院校去深造。正如台湾著名剧作家姚一苇先生所说:戏剧是没有国界的,何况我们是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有同一种文化。希望内地戏剧家访台在今后不再成为新闻。
访台的九天时间匆匆过去了。访问团的成员们带着台湾同胞的深情厚谊,带着对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信心和具体议题,带着对振兴民族文化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返回内地。海峡两岸戏剧交流的新的一场“大戏”,又要开锣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