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生活征途上的重要起点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生活征途上的重要起点站
陈锦华
在经历了小学的启蒙学习以后,真正教育我知书识礼的是安徽青阳中学。在这里,我开始学习到古代的和现代的知识,知道了中国的“四大”发明、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知道了中国的王勃、杜甫;也知道了外国的安徒生、阿基米德、门捷列夫。我还知道了法国的都德,他在《最后一课》中,讲述了法国的一个地区被划归德国后,这里的一所学校也将沦为德国统治而改用德语的故事。这位老师为了使孩子们不忘法兰西祖国,在被勒令改用德语的前夕,神态庄重地用法语讲了最后一课。文章很短,但情真意切。时隔半个世纪,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深感那篇短文发出的震撼人心的力量。现在,每当我会见法国政界、经济界知名人士的时候,我总情不自禁地想到那些为法国的独立和强盛、为法兰西荣誉而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们。他们当中一定有人读过《最后一课》,一定懂得拥有自己尊严的祖国是多么重要,多么珍贵。
人生是这样的绚丽多彩。随着年事日高,许多往事都淡忘了,唯独在“青中”的求学经历依然清新如故。记得在同班同学中有位叫沈世燮的,写得一手板桥体,从他那里,我知道了清代有个郑燮。及至年长,每当读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时,我就想到沈世燮,想到“青中”,想到谭家祠堂的竹篱校舍,想到敬业办学的洪静安校长,想到童年时代听大人讲的包青天和种种清官的故事。这些青少年时代的回忆,总是带着青春气息,浪漫色彩,使人倾慕,使人眷恋。
我一生经历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但在“青中”受到的教育,则一直使我感到终身得益。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在“青中”读的,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警句,始终成为伴随我生活的座右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懂事的时候读了此句,不能会意,而后阅事渐深,益感此言真切。但应当珍惜的岁月流逝了,我一直责怪自己当年没有好好向老师学习英语,如今悔之已晚。
许多年长的人总爱向年轻人讲述他们的经历,讲述他们生活征途上的风风雨雨,讲他们的成就和过失。只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年轻人中爱听者有之,不爱听者益多。这是令人遗憾的现实,也是不难理解的。我赞成年轻人独立思考,不盲从,不信邪,但年长者毕竟是过来人,他们走过的道路,经历的顺利曲折,终归是一种实践,是付出心血代价而换得的财富。一个民族的历史,她的兴衰成败,她的留传后续,总是一部分靠了文字、文物,更多的是靠了一代一代人的身传言教,耳提面命。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靠了这样的方式而得到连绵不断地继承和发扬光大。对历史,对前人,一味盲从固然不足为取,但一概排斥也不足为训。历史往事,总能给人以教益,给人以启迪。
我讲这些过来人的话,无非是希望我的校友们、同学们,珍惜自己的年华,珍惜青春岁月,立志成为振兴祖国、振兴安徽的有用之才。从这里开始,打下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人生的坚实根基。生活的起点,对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都是公正的、一样的。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有人跑到了终点,有人半途而退。这里有外界的机遇,也有奔跑者的恒心。成功属于珍惜年华的人,属于勤奋的人,属于为美好未来而奋斗不息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