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一个好姑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8-23
第6版()
专栏:

一个好姑娘
马葳
初夏时节,陕西关中的麦子熟了。在长安县镐河河畔王曲塬上层层叠叠的麦浪中,农民们正在抢收。其中有一个二十上下的年轻姑娘,和男人一样,割得风也似地快,一会就割一大片。不少农民为这个姑娘的紧张劳动感到惊讶。
这个姑娘就是在这一带相当出名的高淑琴,她是青年团员,又是一个志愿军战士的未婚妻。
高淑琴从小就跟她爸下地赶车送粪,播种收割,庄稼活里样样都能来。今年她爸身体不好,不能参加重劳动,于是全部夏收就由她和她十八岁的妹妹担当起来。六天的功夫,她们就抢收了六亩六分麦子、六亩多扁豆,还有三亩豌豆。装车、打垛、放滚、扬场……,也全由她们包下来了。淑琴的紧张劳动,是和她的未婚夫的鼓励分不开的。
那是一九五一年,淑琴的未婚夫王振济参加志愿军到朝鲜去了。一次,振济的妈得了“心口疼”病,吃不好,睡不好,活也没力气做。家里只有振济的爸爸和两个小孩子,振济的爸爸每天要到地里干活,两个孩子也要上学,家里缺少人手照顾。别人把这情形告诉了淑琴的爸妈,淑琴的爸听了这话,看了一下淑琴说:“看她自己吧!”可是,淑琴的妈说话很肯定:“去嘛,这可得去一趟呀!”
淑琴在一旁低着头,红着脸,不说话。心想: “又没有过门,去了怎说呀!”想着,就一个人跑出去了。走了不远,她突然又停住脚,想:“振济人家当了志愿军,保卫着咱的好日子,自己又是个青年团员,说啥也得去看看。再说,人家妈有了病,家中缺人手,……万一婆婆有个好歹,传到振济的耳朵里,那我可该说什么呀!”她越想越不对头,最后还是回到屋里,对爸妈说:“那……那就去吧!”说话时,她脸上还流露着害羞的样子。
她头一回去,一住就是半个多月。头两天,她老觉得不习惯,看到人还羞答答的。天数长了,一切都觉得和自己家里一模样儿,也不觉得拘束了。她对婆婆说:“妈,把家里的活儿都告诉我,我都可以做!”半个多月中,淑琴除了侍奉婆婆、每天做饭外,还把全家的棉衣都拆洗缝补了一遍。婆婆看着媳妇心又灵,手又巧,样样活做得来,喜欢得不得了。婆婆的病好了,淑琴才回了娘家。
过了些时候婆婆的病又犯了,加上她看到邻家的一个孩子比振济还小一岁就结婚了,也想起了自己儿子的婚事,病显得比上次还重。
淑琴听到这个消息,便买了一些礼物,第二次到婆婆家里去。她整天坐在婆婆跟前,侍汤奉药的,还常常安慰婆婆说:“妈,把心放宽点,我们年纪又不大,急啥哩?等抗美援朝胜利了,再结婚也不晚呀!以后咱家有啥事,只要捎个信,我很快就来。”
从这以后,淑琴得空就到婆家去看看。每次去都和到了自家一样,围上围裙,把家里的活做个干净利落,然后才高高兴兴地回去。去年麦忙时,她还去帮助婆婆做饭。婆婆也把淑琴当做自己的亲闺女看待,做活多了就叫她休息休息,恐怕累病了。家里做点啥好吃的,总要叫自己的女儿过镐河去把淑琴叫来。去年麦收后,她还给淑琴做了一身洋布制服,买了一双胶鞋。不久前,婆婆托人给振济写了封信,信里说:“高家湾那个姑娘,常来咱家。妈病了几次,人家都跑来照顾,家里的啥活,她都抢着做。人真勤快!她在家里念书也顶努力,老少都喜欢她……。”她还叫淑琴拍了张照片,和信一块寄到了朝鲜。
今年麦忙前,淑琴接到了一封从朝鲜寄来的信。这是她第一次接到的情书!信里充满着热情的语言,感激的字句,并勉励淑琴继续努力下去,争取当个模范。信里,振济也提出了自己的保证:争取做一个战斗英雄!提到他们自己的事时,振济说:
“抗美援朝是咱们青年人的责任,我正担负着这样光荣伟大的任务,什么时候完成任务,什么时候再结婚吧,咱们的爱情是永远的!”
这些话,句句都说到了淑琴的心上。她手里拿着信,心里激动得直跳。最后,她咬了咬嘴唇自言自语地说:“我一定照着做!”她马上给振济写了封回信,接受了他的挑战条件。
后来,这个消息被传开了,人们都说:“怪不得今年收麦时,淑琴那个劲头呀,真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