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培育企业建立基地开发市场安徽贸工农一体化结硕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8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培育企业建立基地开发市场
安徽贸工农一体化结硕果
本报合肥电记者刘杰报道:大别山革命老区金寨,以丝绸工业带动全县15万户农民植桑养蚕脱贫;淮河岸边临泉县达裕公司,把600多个家庭加工厂的脱水大蒜片装上漂洋过海的巨轮;亳州市一个中药材市场让千家万户在种植加工业中致富。由“龙头——基地——市场——农户”连接而成的贸工农一体化,正在安徽全省各地开花结果。
安徽近年来着力从三个方面加强贸工农一体化建设:
——培育龙头企业。安徽围绕优质米、黄牛、茧丝绸、水产品等进行系列开发,组建跨地区龙头企业集团。百家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以及26个大型国营农场、500多个农业“三场”,一批国营林茶场已渐入“龙头”角色,发挥起“主力军”作用。
——建设商品基地。基地乃龙头企业之“第一车间”。从淮北地区、江淮之间到皖南山区,安徽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种植习惯,分别指导,逐渐形成了大规模的粮、油、棉基地,水果、蔬菜、药材基地,山区干果、竹、茶、食用菌基地。
——开发两大市场。一是国内市场,全省每年投资2亿多元用于市场建设,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已有14个;二是国际大市场,全省近10年来农副产品及加工产品累计出口额增长7倍多,占外贸总额的一半以上,乡镇企业中出口创汇企业已达1000多家,有3家企业集团被授予“国家贸工农生产基地”称号,出口品种已有1000多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