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呼风唤雨不再是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7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呼风唤雨不再是梦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发展,防灾减灾效益不断提高。据受益地区统计和分析,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投入产出比一般可达一比十到一比二十。人工影响天气是一门广泛采用高新技术的发展中的应用学科,融气象学、大气物理学、无线电和通讯技术、火工技术、航空技术等为一体。这一学科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在一些发达国家建立起来。其目的在于通过影响自然环境,改善局部气象条件,趋利避害。如我国已采用的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防霜、人工消雾等,都属于人工影响天气学科的范畴。
进入八十年代后期,随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农业抗旱、防雹、扑灭森林火灾、防霜、消雾,以及蓄集水源等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广泛,作业的地区和作业规模逐年有所扩大。一九八六年全国仅有六个省(区)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五百七十个县进行高炮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地方投入经费为一千八百五十万元;到一九九三年分别增加到二十个省区市的八百个县,共投入七千七百万元。目前,全国用于人工增雨防雹的高炮达到三千四百多门,年耗用炮弹六十多万发。
去年,山西全省出现严重干旱,山西省人工增雨办公室在旱情较严重的三个时段,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人工增雨,受益面积十二万平方公里,增雨总量五点二亿立方米,减灾效益近亿元。
利用人工增雨还可以缓解城市用水难的问题。以北京为例,年平均供水量为四十二亿吨,目前可供开发使用的水量恰好等于降雨量。但降雨量的百分之六十要挥发,可以利用的只有百分之四十。北京市为此每年需发射一万发人工增雨弹,成本四十余万元。在这一保护区同时可以减少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的雹灾,其效益远远大于成本的投入,并能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十一月十七日《经济参考报》邹紫金 李小平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