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阅读
  • 0回复

包头,再创辉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30
第2版(经济)
专栏:

  包头,再创辉煌!
本报记者王慧敏
几年前,包头市市长王凤岐常常陷入尴尬境地:
一位来包头旅游的香港女士,行箧中竟带有一个硕大的塑料盆,问及用途,女士道:“听说包头一年四季洗不上澡,带个盆子洗澡用。”
一批台湾客商来包头洽谈合作项目,除空运来大量食品外,每人还带了一顶帐篷。他们解释说:“听说包头只能吃到牛羊肉,住的是蒙古包,害怕生活不习惯,所以……”
论地理位置,包头处于黄河的“金腰带”和内蒙古的“金三角”上,是连接西北和华北的“桥梁”。论资源,市区及周边地区原煤储量达2500亿吨,稀土资源占世界储量的77%。此外,已探明的其它金属矿达40余种……正因这种优势,包头曾有辉煌的过去,“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包头就有6项,曾有“北方上海”之称。
然而,历史跌宕了数十载,等到“国门敞开”,包头人却发现,昔日的“光环”确实黯淡了,包头被“抛”在了先进行列之外:产业结构失衡,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轻重工业之比为2∶8;技术装备落后,项目建设不配套。全市技术装备五六十年代的约占2/3;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严重影响了地区经济整体优势的发挥。据1985年统计,包头市人口是江苏常州的两倍多,然而工农业总产值却不及常州的1/2。
出现这种局面,有其客观原因:60年代中期,包头由“战略后方”变成了“战略前哨”,除国防设施外,其它建设几近停顿,一些工程成为“胡子工程”。
“但包头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由于思想不够解放,往往不能很好地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例如,国家鼓励乡镇企业,沿海和内地大发展了,我们则刚起步。许多问题上,我们常常是自己捆自己的手脚。”常务副市长胡忠这样解剖自己。
包头人还认为,自己经济滞后的第一原因,是没有扣紧“改革”这个主旋律,以致使“发展”带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
包头人没有停留在长吁短叹上。从1990年开始,全市开展了4次思想大讨论,通过讨论,解放了思想,制订出了“再创辉煌”的战略方针。
再创辉煌,包头人把改革放在了首位,以改革促发展。中小型企业,是包头经济发展的“瓶颈”,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亏损、半亏损状态。1992年,市有关部门,果断地对中小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以增强企业对市场的适应为目标,因厂制宜,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一厂多制等改革,转变了企业机制,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截至去年底,全市中小企业普遍扭亏增盈,利税较上年增长1.3倍。今年1—7月份,又大幅度增盈。
包头人认为,要使大企业振兴,仅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显然不够。他们把新区开发寓于企业的改造之中,以新区开发“催化”和“充实”大企业的改造与振兴。
3年多的努力,大企业焕发了青春。1991年之前,包钢在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中,主要质量指标,均排在倒数第一。1993年,这些指标都排在前6位。拥有3万名职工的军工企业一机厂,在“军转民”中一度步履蹒跚,而今在新区“催化”下,魔术般地变出几十种民品。3年来,企业上缴利税7000多万元。
改革,带动包头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业产值年均递增5.79%、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5.22%、第三产业年均递增22.49%,扭转了轻重工业失衡局面。
199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第二个产值超百亿元的市。
包头还在发展新的支柱产业上采取“大动作”。
包头的优势在资源。包头人把发展支柱产业的重点放在了资源开发利用上。现在他们开始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稀土产品开发和煤资源转化成化工产品,被当作新载体的两大“支柱”。目前,面积达9.56平方公里的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已有300余种稀土产品投入生产。截至去年底,全市稀土产品销售达3亿多元,税金2674万元,出口创汇486万美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