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今年全国大部地区秋粮可望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8-25
第1版()
专栏:

今年全国大部地区秋粮可望增产
【新华社二十三日讯】全国各地农民努力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继早稻丰收后,其他秋季粮食作物也呈现丰收的景象。这种情况表明今年全国粮食增产日有希望。
中南区自七月份以来,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等省都有一部分地区发生旱象,各地农民立即坚决地进行了抗旱保秋的斗争。仅广西省农民开辟水源,兴修水利,就解救了五十六万亩受旱田地。八月中旬受台风影响降雨后,广东、广西等省旱象大大减轻,江西省大部地区和湖北省北部部分地区旱象基本解除。现在,这些省份的中稻已开始收割,除少数地区外,一般都可完成预定的增产计划;晚稻插秧也已大部结束,有的正进行耘草、追肥。湖南省四千多万亩中稻大部可以丰收;洞庭湖滨平原可比去年增产一成以上,湘西地区增产一成半到二成。河南省虽有部分地区内涝,但大部地区高粱、玉米都有五六尺高,谷子较好的也和人一样高,穗长七八寸,大豆已有两尺高,正开花结荚。该省多数农民反映:今年秋禾是多年来没有见过的;部分地区农民正欢欣鼓舞地开始收割早秋作物。
华东区农民七月份以来和水、旱、风、虫等灾害作了顽强斗争。福建、浙江两省在抗旱保秋中,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派出负责干部和大批工作人员,并借出抽水机,帮助农民兴修水利和引水灌田,得到了很大的成绩。八月中旬强烈的台风侵袭全区,各地干部和农民都大力进行防范抢护,减少或避免了损失;但台风带来的雨却很适时,福建、浙江两省各受旱地区旱象已基本解除或大为缓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七月中旬以来雨水过多,部分地区内涝,经过排水抢救,情况正逐渐好转。各地还注意组织力量,防治秋蝗、螟虫、黏虫等虫害。现在,福建、浙江两省和江苏、安徽的长江两岸地区中稻已开始收割或即将收割,单季晚稻正拔节孕穗,双季晚稻插秧大体结束。安徽省绝大部分地区中稻都可以完成增产一成以上的计划。各地山区和旱地的玉米已吐缨结棒,谷子高粱普遍抽穗结实,甘薯、大豆、绿豆也都很茁壮。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省春大豆已收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区和山东省南部地区正在收割早熟的玉米、高粱、谷子等,其中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区都可比去年增产一成左右。
华北区绥远省部分地区七月下旬发生旱象,八月中旬下了雨。河北省部分地区八月上旬雨多内涝,正积极排水抢救。在防治虫害方面,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地区农民经过一个月艰苦努力扑灭了黏虫,并继续挖蛹、捕蛾、采卵,防止下一代黏虫发生。现在,全区各省秋季粮食作物一般良好。山西省中部地区高粱、玉米有一人多高,已普遍吐穗;东部太行山区谷子也已半人多高;北部地区马铃薯生长繁茂。该省许多农民都说:今年秋庄稼是全国解放以来最好的一年。
东北区农民紧张劳动,在七月下旬基本上扭转了“草苗齐长”的局面,扑灭了第一代黏虫,正继续防治第二代黏虫。八月中旬黑龙江、松江、吉林、辽西、辽东等省连降大雨,不少地区发生河流漫溢和内涝,农民正在大力抢救。现在,全区一百二十多万垧(每垧十五市亩)春小麦已大体收割完毕;主要产麦区松江、黑龙江两省(两省麦田面积合计占全区麦田总面积四分之三左右)比去年增产一成多和一成。各地高粱、谷子都先后吐穗,南部地区并开始晒米;玉米吐缨结棒;大豆落花结荚;水稻和其他粮食作物都在蓬勃成长。
内蒙古自治区夏季雨水及时,现在辽河和新开河两岸的高粱、玉米高达六七尺,玉米已吐缨结棒,大豆也有一尺多高。在一向比较干旱的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一带,各种秋季粮食作物也都比往年长得好。
西北区农民在七月份扑灭了黏虫,使受害的秋庄稼都迅速恢复生长。现在,全区一千七百多万亩春小麦已大部收完,宁夏省平原地区和新疆省南部地区都比去年增产,甘肃省黄河以西地区平收,青海、甘肃两省大部地区因今年天旱而年景较差。各地高粱、玉米、谷子、糜子、燕麦等都长得很好,陕西省早玉米有五六尺高,结棒肥硕。陕西、宁夏、新疆、甘肃等省三百万亩水稻大多已有二三尺高,并已分蘖;仅少数水稻因播种较迟,生长较差。
西南区从六月下旬以来,贵州、云南等省农民展开了抗旱保秋斗争。贵州省六七月间大部地区农民积极兴修水利,抗旱插秧,七月下旬普降大雨后,插秧全部完成;八月上旬全省三分之一地区又呈旱象,农民再次抗旱,中旬大部地区下雨,旱象已见减轻。各地农民还努力防治了螟虫、稻苞虫、黏虫等虫害。现在,四川省中稻正开始收割,晚稻秧苗已有一尺多高;玉米、高粱、豆类等也已开始收割,玉米、高粱可比去年增产一成,大豆、绿豆可保持去年产量。贵州省水稻一般正在孕穗或抽穗,个别地区的水稻已经黄熟,开始收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