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重提“青年必读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04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重提“青年必读书”
王乾荣
前些天,一位作家在公共汽车上偶见一名埋头读昆德拉的少女,令他感慨了半天,他为此还写文章问:“有多少像她这样的小姑娘,知道世界上会有一位昆德拉呢?”
其实何止小姑娘?少男,青壮年男女,甚或“知天命”者、“耳顺”者……又有多少人知道昆德拉?
当然不必人人或大多数人都知道昆德拉。那位作家或许可以退一步问:在当今,到底有多少人知道荷马、莎士比亚、屈原或鲁迅?名字可能听过,但所谓“知道”,恐怕不止于此。
有人曾对我国73所中学文学社团的近3000名成员做了个调查,发现其中近50%的人从未涉猎过中外文学名著。他们或许比专看香艳肉感文字的人强点,但也仅限于读市井通俗传奇和武侠打斗小说之类。有志于文学者尚且如此,你叫别个谁去读什么昆德拉呢?
在这个市声商潮喧闹的时代,文化也难免受商业价值的影响。什么叫座,什么卖得出去,什么便大行其道。看看书店书摊,打开收音机电视机和报纸的文化娱乐版,人们便不难发现很多精神食粮的制作者是怎样沉溺于庸俗而不自拔的。迎合低级趣味的下流作品泛滥,火爆得袭人,不断“造就”着大批狂热无理智的“发烧友”,而展现真善美的名著则沉寂几近于尘封状态。高雅大门既不得入,人们无缘领略其中的斑斓色彩和魅力,庸俗之门又充满着赤裸裸的诱惑,困惑的受众易于走向哪扇门不是明摆着吗?
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人更誉之为造就新人的营养和通向社会进步的阶梯。越是面临社会文化品位的滑落,我们就越应使这些瑰宝放出异彩以照明正道。
为此,除了文化管理部门负起当负之责,我还想向有关方面或当今的智者、社会贤达发一个呼吁,提一个建议:至少给咱们的中学生推荐一个名著必读书目,且将它的实行作为“衡量学校教育的一个标准”。
这不是我的发明,是我读了美国国家人文科学促进委员会于1984年集全美400名科学文化界权威人士的高见而为美国中学生制订的一个必读书目,才生此联想的。他们的那个书目包括了从莎士比亚、狄更斯、托尔斯泰到柏拉图、弥尔顿、马克思在内的30位经典作家的数十部著作,而针对的是美国学生“在人文科学学习上的下降趋势”。
这当然也并非什么新把戏。中国文化界在20年代就曾有过一次类似的活动。伟大的鲁迅也被要求开列“青年必读书”。虽然鲁迅戏称他“从来没有注意过,所以现在说不出”,他还是善劝青年要多读能激励人“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的书。我想我们今天也许可以将这件事做得更科学、更贴近时代一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