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特区人的星期天——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走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0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特区人的星期天
——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走访记
本报记者周庆
粤之东,海之滨,一方热土,活跃着一群为高新技术产业开辟基地的人。
1993年12月26日,星期天。广东省汕头市气温是20摄氏度。记者一早来到位于市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只见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杨辟明穿着衬衣,敞着领口,正在现场办公。他激动地告诉记者:今日开发区800米主干道竣工,主干道宽34米,中央是10米宽的绿化带,地下是供水、供电、电讯、排水、排污管道。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日夜奋战,只用73天便提前完成。
就是这位杨辟明主任,星期天不休息,下午又来到现场了解地下电缆、光纤通讯缆、自来水、排污排水管道的连结情况。入夜,他又第三次来到现场,查看开发区变电站的工作是否正常,看看哪里还有不明的灯。
建设开发区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更紧张。工程部经理秦杰头戴工帽,正带领技术人员测点放线,为在开发区首期工程铺设3条经路、6条纬路而忙碌着。杜晓峰、姜文清等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夫妇一同上阵。他们是从内地来的,在开发区每天上午、下午、晚上3次上班,深夜归来,还常常要加班画图纸。他们每天十几小时为开发区忙碌,市里的组织人事部门,则为解决他们的职称、住房而奔走。市政府已为他们提供价格优惠的住房,开发区则拿出几十万元的巨资买房。1993年11月,在省人才交流市场上,385名技术专业人才联系登记要来这里工作。开发区已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基地。
开发区建设开发总公司经理黄廷耀为协调13个施工队的工作,手提对讲机,在工地上奔忙,他的目标,就是为开发区创造出超常规的建设速度。
广东省政府批准建设的汕头高新技术开发区,对汕头来说太重要了。1861年,汕头已是通商口岸,因而有着长期的海外贸易业务和繁荣的手工业、轻纺服装出口产业,但是缺乏新型工业、特别是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后者目前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左右。这一现状使全市从上到下怀着一种紧迫感、危机感。因此,当1993年10月4日开发区办完征地手续后,10月8日主干道工程便已打响了攻坚战。杨辟明告诉记者,目前,经专家筛选批准入区的43家企业的65个项目,投资总额31亿元,其中外资占一半。项目中电子信息类占60%,机电一体化类占20%。开发区总经理林耀泉告诉记者,入区项目绝大多数是国内的空白,如声控电话、高频电脑等等。当记者问到开发区总面积时,他们回答说,东西区共4平方公里,首期开发的东区为77.28公顷。
慢下船,快到岸。一座新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城,正在一个传统的商埠崛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