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葡萄宋”的困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06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他没有单一地搞种植,也上了加工;没有只抓生产,也抓了销售,可为什么他办的酒厂不得不停产,葡萄也卖不了好价钱……
“葡萄宋”的困惑
尹洪东
1982年11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葡萄宋”露富记》为题报道过的“葡萄宋”——宋泽明,现在他怎么样了?前不久,我访问了这位过去的新闻人物、山东高密县第一个葡萄专业户。
出乎意料,曾经红火一时的葡萄宋酿酒厂,如今却是一派冷冷清清的景象,100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房,空旷、清寂,见不到一个工人。宋泽明热情然而面带困惑地接待了我。
从1988年起任高密镇赵戈庄村委会主任的宋泽明,一边递过一串串葡萄,一边回答了我的疑问:酿酒厂停产了。今年他种葡萄20亩,共收入2万多元,与10年前的数字一个样儿。
交谈中,我们了解了老宋十几年的“葡萄史”。1982年,他连育葡萄苗带种植,总收入17000元。由于他的带动,全村葡萄种植面积1986年发展到200亩,1989年达700亩,成为规模可观的葡萄专业村。群众担心葡萄种多了卖不了,宋泽明便于1986年上了一个年加工葡萄500吨的葡萄宋酿酒厂,并由宋泽明联系,吉林通化葡萄酒厂(全国5大葡萄酒厂之一)在赵戈庄村建起一座分厂。这样,700亩葡萄全都有了“婆家”,不愁销路。1989年,赵戈庄村仅葡萄收入一项即达70多万元。但1990年以后,国内葡萄酒市场日趋萧条。现在,葡萄宋酒厂不得不停产,通化葡萄酒厂也只能以每公斤0.14元的合同保护价勉强收购。赵戈庄村葡萄种植面积已下降到350亩。
应当说,宋泽明当年的设想不错。全村人均2亩地,一亩葡萄一亩粮,千元钱,千斤粮,完全可以提前奔小康。他的路子也对头:没有单一地搞种植,也上了加工;没有只抓生产,也抓了产品的销售。但是,宋泽明只是关注了葡萄的销路而没有更多地关注葡萄酒的市场,他看到了葡萄这一初级产品的静态市场而没有看到葡萄向外延伸的那个动态市场。他有了初步的商品经济观念,但缺乏大市场观。因之,他没能以变应变。
宋泽明满有信心地告诉我,1994年要“重点转移”:葡萄还要种,压缩面积,葡萄园里套上了芋头;把主要精力放在养殖业上。他还打算养100多头猪。前几天,他一下子就买了20多元的科学养猪书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