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市场报专文评述如何让“民工潮”不再盲目流动广开农村劳力就业渠道 引导合理有序流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07
第4版(要闻)
专栏:

  市场报专文评述
如何让“民工潮”不再盲目流动
广开农村劳力就业渠道 引导合理有序流动
编者按:去年12月18日,本报头版头条曾报道过劳动部推出“城乡就业协调计划”以缓解“民工潮”的新闻。今天,本报转载《市场报》关于“民工潮”问题的评述文章,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民工潮”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也是农村劳动力走向市场的反映。现在的问题是自发的“民工潮”中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既为铁路等交通运输部门和城市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压力,也给外出务工的农民兄弟带来了不少痛苦,造成了生产力在流动中的浪费,亟须有关方面组织好、引导好、保护好。
劳动部提出的以“输出有组织、输入有管理、流动有服务、调控有手段”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是正视矛盾、克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盲目性的积极措施,有关各方要全力协调配合,做好组织、宣传工作,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逐步走向有序。
本报北京1月6日讯今日出版的《市场报》刊登记者述评《“民工潮”何时不再“盲流”?》,对当前民工流动的现状作了分析,指出要把日渐高涨的“民工潮”纳入正常渠道,引导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报道说,近来在北京崇文门附近,每天都聚集着一群外地来的农民,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劳务市场”,等待着雇主的挑选。可许多民工半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据统计,目前全国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已达2000万人以上,主要是从四川、湖南、广西、贵州、湖北等内陆省份流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据测算,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3亿,就业不充分现象十分突出,“三个月种田、一个月过年、八个月干闲”是许多农民的真实写照。于是,不少人便选择了进城打工的道路。但是,一些盲目外出打工者由于信息不灵或竞争激烈找不到工作,或徒劳往返,或无所事事,造成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同时,由于“民工潮”规模大,时间和方向过于集中,给已成“瓶颈”的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也给城市管理和市政建设工作带来了难度。
报道指出,相对过剩的农村劳动力通过跨地区流动实现就业,既是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村就业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从总体上说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合理控制引导民工,防止盲目流动,从而达到兴利除弊的目的。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年春节前后民工流动总量将超过1000万人次,引发“民工潮”的因素犹在。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广东省已总结了一套缓解“民工潮”的有效措施。1992年,广东与四川、湖南、广西等九省(区)建立了省(区)际劳务协作关系,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跨省(区)劳务输出和引进。使大规模人口流动逐步作到有序化。1993年与1992年相比,尽管往返人数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盲目入粤的新民工减少了70%,仅占全部南下民工的5%左右。
报道指出,为把日渐高涨的“民工潮”纳入正常渠道,引导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要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基本制度、信息系统和服务网络。从长远看,为规范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化解“民工潮”的消极影响,最根本的还是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就业,通过对农业的深度广度开发、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大力发展乡镇第三产业来扩大农村就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