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市场经济需政府调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07
第7版(国际)
专栏:他山之石

  市场经济需政府调控
编者按: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兴业银行顾问小林实先生,不久前抱病接受中国《经济日报》驻东京记者采访,对中国搞市场经济应选择何种模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摘编如下,供研究、参考。
                    
市场经济有多种模式,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在具体做法上有很大不同。其中,东方国家(如日本、韩国等)的一大显著特点,便是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十分重要。
理解东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模式上的上述区别,对中国目前的经济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极其重视从理论上解释“市场经济”是怎么回事。而且,有些学者认为只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能实现预期的协调发展,像欧美国家那样,以竞争求得平衡。但是,如果不从实际出发,理论上的正确答案只能是纸上谈兵。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地域经济水平差距,市场信息又不发达,仅仅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取得经济的平衡发展将是十分困难的。弄得不好,会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市场不是万能的,中国需要管理型的市场经济体系。
在过去直接的计划管理下,有时政府能支配所有的物资移动。但是,今后将是间接的宏观调控,其手段也很有限,这需要政府掌握比以往更加艰难的管理技术,下决心使用各种手段,运用高度的智慧以达到有效的宏观管理的目的。
在中国这样辽阔的国土上,极为重要的事情是制定诱导计划,以使民间企业、银行以及社会各方面完全了解政府的意图,并遵守这个诱导计划。以前的指令性计划,由政府做决定。但是,诱导性计划不同,它不仅要求让执行者熟知其内容,而且还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配合的积极性。诱导性计划是市场经济所必需的。
在制定诱导性计划的过程中,最好请学者、企业、银行界的有识之士参加,多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日本采用“审议会”的形式,表面上是官方民间共同制定政策,而实际上主导权还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这对调动企业、银行等非政府部门人员配合执行政策的积极性是很有效的。因为这给了人们一个表达自己主张和思考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在参与制定政策,因而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他们会主动配合,而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尽量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发生。
中国式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体系,除了中国学者们常常提到的利用税率和利率等杠杆来达到政策目标外,我认为还有几个重要方面:①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进行限制和指导;②用财政资金支援达到某种政策目标;③分配和管理一部分社会资金;④制定全社会对大企业和银行的监督、检查体系。这些手段要巧妙结合、配套使用。
也许中国一些主张完全自由的欧美式市场经济的学者们会说,这不是中央管理型吗?我知道这些议论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我作为西方国家的银行专业工作者,主张一定程度的中央管理型市场经济。
就金融体系而言,中国有不少朋友似乎认为让企业和银行具有各种功能、各自成为完全独立的康采恩式的经济主体,在市场上充分竞争,才是最理想的。但我从日本经验看,通过提高企业、银行的专业功能,使他们形成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以此谋求经济发展才最有效率。这时,开发银行、信用银行等组织会发挥充分的作用。
这种管理型的体系,在欧美国家是没有的。但是,美国也好,欧洲也好,没有不重视产业政策的,没有不重视对投资进行管理的,尤其像德国那样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管理型体系就更为重要了。
谈到这种市场经济模式,我认为,不光日本是这样,韩国、新加坡,整个东亚产业圈都是这样。都是形成了政府、企业、银行相互依存关系,使政府的诱导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成果。
中国人善于经营,对短期的商业利润比较重视,对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往往敬而远之。不光是中国,投资风险大、资金回收期长的项目,商业银行都敬而远之;因此,不能完全放任于市场调节。需要有政府管理的金融机构,致力于企业和公共事业部门提高投资效率,这对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尤为有利。
从东亚成功的经验看,从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中国最需要管理型的市场经济体系。也许等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时会采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系,但那是将来的问题。
(张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