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观众——职业化的生存基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07
第11版(体育)
专栏:振兴中国篮球笔谈

  观众——
职业化的生存基础
邓聪
中国篮球必须改革,职业化是改革的大趋势,对此已达成共识。本文想从职业篮球运动与观众的关系,来阐述“观众是职业化的生存基础,要搞好职业化必须‘抓’住观众”这一观点。
    (一)
职业化运动队与现在的这种“专业运动队”最根本的区别何在?笔者以为,在于后者是由国家财政“养活”,维持其生存发展;而前者具有自我造血机能,自身具备能力创造经济收益并依赖其生存发展。后者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前者则脱胎于商品经济的母体。
职业化本身并不能为运动队(不仅是篮球)提供什么新战术、新技术以及新的训练方式。职业化对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在于它提供的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机制。这一机制使得运动队、运动员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使已有的技战术体系和训练方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这一激励机制的原动力是经济基础。其经济的来源是观众。我们实施职业化,并不是绝对排斥国家财政的扶持,但更主要的经济来源不应是此,否则职业化也不过是一张名不符实的标签。实际上,职业运动就是将比赛作为一种商品,生产出来,卖给消费者,获得经济效益。这个消费者就是观众。企业的赞助,固然是一种支持,但从根本上讲仍在于借此提高企业知名度,也就是说,企业是因为运动队拥有巨大的观众群才肯掏钱的,因此这一笔收入也应承认是观众这一“上帝”赐予的。
    (二)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商品要迅速占领市场获得经济效益,都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的帮助。美国全国职业篮球联盟能如日中天,与其建立了和传媒的紧密联系大有关系,特别是把电视作为它宣传自己、销售自己的最有效方式。
对职业体育运动来说,通过电视转播,可以极大地扩大其观众数,也就是占有了广大的市场。当然,经济收益就更为可观。所以,中国篮球要搞职业化,拥有尽可能多的观众,也就不得不打电视转播这张王牌。
现在的悲剧在于:我们没能开拓这个市场,或者说完全忽略了这个市场。倒是足球界在这方面比篮球界早觉醒,先行了一步。现在电视中转播的足球大大多于篮球。许多小篮球爱好者把篮球比赛中的罚球称之为“罚点球”,这究竟是谁的悲剧呢?
通过传媒争取更多的观众,扩大自己的影响。拥有了观众,获得回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职业篮球影响扩大了,出售吉祥物、标志产品等会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有了稳固的影响力,也就意味着拥有了稳定的赞助商。会员制的会员费也都是不小的进帐。
巨大的影响力也将造就光彩夺目的球星。超级明星们除了可挣高额薪水、奖金外,为企业作广告也会大有收益。这显然对提高职业篮球的吸引力,促进其发展大有好处。
从这个角度而言,观众不但是职业化的生存基础,又何尝不是篮球运动本身生存的基础呢!
(附图片)
中国首家篮球俱乐部——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最近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篮球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右)向宏远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林颁发俱乐部会员证书。新华社记者官天一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