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走向成熟又一年——写在人大、政协两会开幕前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3-05
第1版(要闻)
专栏:两会评述

  走向成熟又一年
——写在人大、政协两会开幕前夕
本报记者艾丰
“又是一年春草绿”,今年“两会”即将开幕。
过去的这一年,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的第一个年头。航程上,虽无“惊心动魄”,却也“波澜起伏”。这是走向成熟的一年。
今年“两会”,代表们和委员们,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围绕这个大题目,自然会有很多话要说。
  抓住机遇:成果辉煌的一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也许不必再翻当时的报纸,人们都记得清楚,去年“两会”的基调和最热门的话题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在各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尤其突出地感到这股动人的热气。
一年过去,情况和数字表明,预期目的达到了。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农业获得丰收,农业增加值增长4%,粮食产量达到4564亿公斤。“瓶颈”产业得到加强,铁路新线和复线建设创了纪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上年增长11.6%……一句话,我国经济在1992年快速增长之后,去年继续快速增长。
改革方面,贯彻国有企业的“转机”条例,多种经济成分发展,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价格改革深化,90%以上县(市)粮食价格放开,更重要的是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外贸体制等改革方案的制定和陆续出台。
尤其重要的是,去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体系之完整,框架之清晰,思路之创新,理论和实践结合之紧密,国内外的人士都为之惊叹。规划我国本世纪改革的这一宏伟而科学的蓝图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改革已经顺利地达到了整体推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我们已经“走向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
“风景这边独好”。现在国内外的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社会主义的中国。
中国人抓住历史机遇了吗?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如何?春节前夕,邓小平同志、陈云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谈话,可以说是代表全国人民做了肯定的回答。
宏观调控:难忘的1993年。实践中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理解是“走向成熟”的另一表现 “宏观调控”可能是1993年经济生活中最有特色的内容。
当人们对经济发展倾注巨大热情的时候,当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加速转轨的时候,认识的不足,经验的缺乏,角度的局限,常常造成了人们视野上的若干“盲点”。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是否要注意防止“过热”?怎样估价“开发区热”、“股票热”、“房地产热”等发出的信号?潜伏着的深层危险是否在增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看法并不相同。前年年底中央已就“防止过热”打过招呼;去年,年初、3月、4月,又再三通气。但人们的认识并没有很快取得一致。“你热我不热”成为“不供发表”的想法,“我干我的”被理解为“市场行为”,而结构和地区不平衡形成的“热度不均”,又似乎为此提供了“依据”。像历史反复证明的那样,“做好事”上的“竞相攀比”以致形成超过可能的“一哄而起”,最难刹住;加快发展的愿望太迫切了。
但是,最敏锐的经济晴雨表——物价,发出了严重的警报,不仅钢材价格猛涨,而且大城市的生活物价指数已经超过了22%!而作为国民经济血液的金融,则出现了严重的秩序混乱。乱拆借、乱集资,银行直接间接参与“炒”房地产,货币超量发行,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大起大落将难以避免。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和国务院果断地作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此后,人们的认识才逐步趋于一致。
宏观调控的工作自然是艰巨的,但很快就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人们常说的“软着陆”。多年呼吁解决的“收购农产品打白条”的状况,今年大有改观,为人们所称道。
毋庸讳言,宏观调控在经济生活中引起的效应也是多侧面的。某些部位“过热”潜伏着的问题,由于调控措施到位而提早暴露出来了。有的部位,也由于调控力度和方式掌握缺少经验,感受到新的困难。“宏观调控”自身曾一时又成了人们议论和思考最多的问题。
同心协力:整体推进改革。实施中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是“走向成熟”的重要保证
“宏观调控”不是为了“管死”,而是为了“管活”。它的新实践和新思考,获得了两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成果。
成果之一:人们明确了,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宏观调控,在目前转轨时期,更要加强;而今日的宏观调控必须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因此宏观调控又必须改善。它既是改革所必需,又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果之二:在中央的领导下,一方面从理论和大的框架上,勾画好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蓝图;一方面则是从具体操作上,经过充分调研、反复协商,设计好各种改革的方案,抓住时机,及时出台。
在体制转轨时期,最要避免的就是两种弊端的“重合”。尚不能“自我约束”的企业和“放任的市场”加在一起,将会闹出什么事情呢?所以,无论是宏观调控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宏观调控自身的困难,说到底,都存在着体制上的深层原因。因此,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成为整体深化改革的先导,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对各项改革方案,特别是对财税改革,也曾有各种议论和担心。
对“汇率并轨”的风险,包括外国专家也为我们捏一把汗。6月份美元和人民币的比价已经达到1∶12,有人甚至预期到15。能稳得住吗?但宏观调控措施一宣布,比价就往下掉。下落一段之后,又反弹,国家用经济手段调控,很快又稳住了并稳了下去,国家还在这中间掌握了更多的外汇。国内外舆论说,这手干得漂亮!
税制改革,被世界公认为难度最大的改革之一。日本的一项新的税制,经过了三届国会,才获得通过。撒切尔夫人的下台,据说与税制变动不无关系。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说,在美国,谁干这个活儿,就可能是全美国最不受欢迎的人。因为税制变动涉及的利益面最广。
中国税制改革所处环境不同于西方,但人们毕竟还是担心它将会遇到的阻力,引起的纷争,造成的震动。但实际进展的情况,也可以说是一个“例外”,不仅大大突破了一般国际上的估计,甚至比我们自己原来设想的还要顺利得多。从今年1月份的情况看,新税制运转正常,尽管在手续的衔接上有些操作性的问题,但没有给生产和流通带来不利影响。一月税收比去年同期增长61%,这是生产增长的结果,也是新税制的一个成果,当然这还仅仅是开始。
这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只要中央、地方,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深化改革:今年工作的着力点。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所在
新年伊始,中央就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20字方针。
此次两会,必将深入理解和贯彻这个方针。
今年正当多项重大改革措施一起出台的时候,从一定意义上说,“加快”已经成为现实;而实施这些方案,把改革扎扎实实深入进行下去,就是最重要的任务了。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又要有新思路。要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避免过去多年容易出现的“痼疾”,关键就在要用改革建立新的机制,用新的机制去推动和促进发展。
这可能是把去年的两个“加快”换成今年的“深化”和“促进”的背景。
——怎样继续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
——怎样继续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健康”二字做何理解?
——稳定物价怎样实现?它和控制基建规模有何内在关系?
——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道路和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怎样结合?
——人们关心的反腐败和搞好社会治安等等怎样继续加强?
人们期望,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和委员们,会在更高、更深、更全的层次上,讨论这些重要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在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里召开的“两会”,昭示着一个更加多姿多采的前景。
人们相信,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上,1994年必将是“走向成熟”又一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