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雪地窘困——北国体坛走笔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09
第4版(要闻)
专栏:

  雪地窘困
——北国体坛走笔之一
本报记者汪大昭
哈尔滨东南195公里处的亚布力雪上训练基地,是中国滑雪运动的摇篮。多年来,这里山舞银蛇,雪蔽林海,摇篮中的“孩子”总长不大,长不壮,中国的滑雪运动甚至比足球还落后。在备战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中,几乎见不到滑雪运动员的影子。
记者在大锅盔山腰的运动员住地,采访了几位年逾半百的老教练,按他们的看法:
一是运动设施少。除亚布力外,国内还有通化、吉林等几处雪场,但大多只能用于训练,难以承办比赛,尤其是按国际标准的综合性雪上项目比赛。就是像亚布力这样全国最大的滑雪场,雪道也还太窄,耗资几百万引进的登山索道,实际是日本十几年前淘汰的产品。而我们的近邻日本有700多处滑雪场,财力雄厚的韩国则重金改进了雪场的设施。至于与世界滑雪运动发达的奥地利、加拿大等欧美强国相比,中国的先天条件差距更大。
二是训练经费少。专业滑雪运动员如今每天伙食标准12元,而记者见到每天6元标准的业余体校学员吃的还是猪肉酸菜炖粉条,当地的猪肉价格已达每公斤10元。程连玉告诉记者,每个队员一冬的训练经费才1200元,5个月的雪期,这点钱只能维持一半。为了派队员去日本短训,工作人员先行一步,在日本的滑雪场打工,解决训练经费,成了名副其实的勤工俭学。进口一副滑板要上千元,供养一支滑雪队的确令一些地区体育部门不堪重负。
三是专项人才少。中国真正从事滑雪训练的专业运动员,从50年代末到90年代中,不过千余人,开展滑雪运动的业余体校现在只怕连10所都不到。连山脚下的亚布力镇,10万人口,竟无一所中小学组织过学生滑雪。滑雪队教练只能根据身体素质优劣选队员,谈不上专项基础。而在日本各地的雪场,周末和假日都有万人上雪场的壮观场面。没有普及,限制了滑雪运动人才的选择和培养。
四是比赛机会少。全国性滑雪比赛每年只有成年和青年各一次,这意味着一名运动员在其运动生涯中,总共不过十几回战机,何谈提高水平和增加经验?哈尔滨昌宁给水设备厂每年出2万元资助省滑雪队,终因赛事太少,企业露面和宣传产品难有机会,双方好说好散。黑龙江队教练彭宪武告诉记者,没有经费和实力出席国际比赛,我们根本没见过外国人怎样训练,完全是闭门造车。
中国也曾有过建成世界冰雪运动强国的设计,并作为口号装饰在冬运会开幕式的场馆大厅里。无奈,我们不能全线作战,只能采用重冰轻雪的奥运战略。但是,一代代滑雪运动员和教练员不甘让这个受人喜爱的冬季项目牺牲,每年都有一半光阴在亚布力的林海雪原中奋争。也许,滑雪真是一项冬季“贵族”运动,没有钱万万不能,中国滑雪运动在亚洲干不过日本,也干不过韩国,至今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中嗷嗷待哺。
山上下来一群刚结束训练的队员,山风吹打着他们黑红的脸膛。彭宪武教练说:“不是我们这项目上不去,还是大家没干好。”雪山春来迟啊!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