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瞄准国内外市场落实兴农富民措施胶州市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11
第1版(要闻)
专栏:

  瞄准国内外市场落实兴农富民措施
胶州市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本报青岛1月10日电记者宋学春报道:山东省胶州市利用地处沿海、交通方便等优势,一改过去抓农业——加工企业——进入市场的做法,来一个“反弹琵琶”,即围绕市场抓农业,突出创汇增收入,以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龙头”找市场,根据市场调整结构,建设基地,带动农户,让农民围着企业转,企业围着市场转,使全市农业走上高效创汇的路子。
全国农村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之一的胶州市,在保证粮田面积和年人均粮食550多公斤的基础上,让农副产品进工厂,进市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打破了前几年那种丰产不丰收的徘徊局面,使广大农民生产干得带劲,日子过得顺劲。去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7.9亿元,农民人均1191元,比上年增长185元。农副产品出口交货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49%。合同利用外资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22个,利用外资2700万美元。
胶州市提高农民收入的措施主要有:
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由上年的31万亩,发展到去年的45万亩,并大力发展国际市场上畅销的农副产品,一是当地的名优特产品,仅羊角大椒一项,引导农民由上年的6万亩扩种到去年的13万亩,总产量达1.9万吨,创汇近千万美元;二是引进国际市场畅销、创汇率高的优质品种。去年一年先后引进品种100多个,其中国外品种25个。如铺集镇引进的韩国青萝卜,亩产高达7500公斤,产品全部返销韩国和东南亚。李哥庄等乡镇从日本引进的菠菜品种,生长期仅是本地菠菜的一半左右,而亩产量又高达2000公斤,产品加工后全部返销日本。
围绕产出搞加工,提高增值创汇能力。胶州市把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和出口创汇作为重中之重,使加工企业成了农民增收的“靠山”。去年投资亿元资金,有针对性地改造、新上了50多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目前,全市已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大椒、畜产品等系列的加工专业村150多个,这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来自搞加工生产。
围绕加工建基地,发展规模经营。胶州坚持以企业一头找市场,一头带基地,大力推行区域化连片种植、规模养殖,在规模效益上作文章。全市已形成9万亩蔬菜种植基地,10万亩大椒种植基地,7万亩果品生产基地,1万亩黄烟种植基地和10万亩花生种植基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