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华东党政机关领导群众和自然灾害作斗争 广东省大部地区克服旱灾威胁完成晚稻插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8-28
第2版()
专栏:

华东党政机关领导群众和自然灾害作斗争
广东省大部地区克服旱灾威胁完成晚稻插秧
华东各地目前一般秋季作物生长良好,早稻、早玉蜀黍已告丰收。但各省均有若干地区,自夏收夏种以来连续出现旱、涝、病虫害等各种自然灾害。这一个时期,各地党组织、政府都以抗灾生产为农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领导群众进行抢救,力争绝大部分地区秋季丰收。
六月间,华东中部安徽的六安、滁县、安庆、芜湖和江苏的镇江、扬州等地区,先旱后涝,或有旱有涝。在当地党政机关积极领导群众抢救下,到七月底,安徽被淹田地除少数洼地外,一般涝地积水都已排出,被淹禾苗大部及时补种,冲毁的水利工程也大部修复。据统计:安庆、芜湖、六安三个专区在这一个时期排出涝地二百九十二万多亩,占该地受涝地亩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安庆专区补种三十五万多亩,占其应补种面积也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截止目前,上述地区和江苏已发生的旱涝灾害,已经先后解除。
七月以后,华东北部的山东不少地区,如菏泽、湖西、聊城、滕县、临沂、德州、泰安、莱阳等地,连降大雨,酿成涝灾,受灾面积较广。南部的福建、浙江则旱情较重。福建很多地区自六月下旬以来就发生了轻重不同的旱情。七月初虽台风带来阵雨,使该地旱情一度稍减,但近月来又天晴不雨,旱情又趋严重。浙江若干地区也发生旱象。随着旱涝的发生,并产生了病虫害和草荒。如浙江、福建某些地区发生的三化螟虫和二化螟虫、稻热病,山东等某些产棉区的蚜虫为害,山东湖西、安徽宿县等地的蟋蟀成灾,以及文登、莱阳、胶州等地的二代行军虫的蔓延等。
上述灾情,都引起了当地党政机关的高度注意,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中共福建省委和浙江省委,先后下达了紧急指示,大量抽调干部组织检查组,分赴受灾地区指导抢救。山东分局和省府派出厅长、局长、主任等干部领导各组指导群众防汛、排涝。福建省委派出部长、省府派出厅长一级干部领导各组分赴各专区指导抗旱,晋江、南平地委组织专区及县的干部一千六百人下乡协助抢救。山东发放生产救灾贷款一百二十亿元,调拨备荒种子三十多万斤,福建发放生产救灾贷款一百亿元,支持群众生产自救。同时并组织贸易、合作部门,积极为农民解决灌溉工具、捕虫药械等生产资料,以及生活资料的困难,以支援群众。如山东省合作社调拨、供应农民喷雾器十万具,各种杀虫药剂四百二十八万斤,土烟五百万斤。福建省级机关组织了三十七部抽水机及一切抗旱工具出动抗旱。并广泛组织了手工业者,大量修造水车等抗旱工具。这样,给群众情绪很大鼓舞,也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很多困难。
在领导群众抗旱、排涝中,各地提出要很好利用群众中已有的抗旱、排涝经验,贯彻互助互利的政策。如在抗旱地区,即领导群众积极开发水源,合理用水,合理使用工具。在排涝地区则掌握了“统筹全局,相互照顾”的原则,以消除群众中的排水纠纷。因此,上述地区的生产抗灾工作,获得显著成效。以山东为例,至七月底,已排水救出禾苗四百多万亩,行军虫和棉田虫害已基本上扑灭。
八月以来,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省旱象又呈严重,直到八月中旬,各地方因台风影响,逐渐降雨。雨后,以上各地人民政府都抓紧时机,发动群众抢种荞麦、胡萝卜等晚秋作物,争取多收粮食,以防明年春荒。另外,各地人民政府还积极组织群众,准备继续抗旱和防汛,以确保今年的秋收。未受灾地区和灾情已经解除的地区的党政领导机关,则号召群众提高警惕,力戒麻痹,严防灾害的袭击。
广东省自六月中旬以来,天气炎热少雨,旱象逐渐发生。七月中旬全省旱象已极严重;其中以粤北、粤西、粤中尤甚,差不多普遍受旱,许多禾田干裂,秧苗旱死,有些农民吃水都感到困难。广东省各级党、政机关都重视了上述情况,中共华南分局及时指示各地密切注意旱情,强调以抗旱防旱,保苗抢种作为当前农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广东省人民政府及时拨出三十五亿元的抗旱救济款。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贺希明、农林厅长王更生、中共华南分局秘书长赵紫阳、组织部副部长李明等并分赴粤北、粤西、粤中、粤东等地协助领导抗旱工作。各区党委、行署也抽调大批干部由各部门负责干部率领,配合县、区干部深入乡村,领导群众进行抗旱。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许多地区战胜了旱灾,解决了禾田的缺水困难,保证了晚稻插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现在,全省大部地区克服了旱灾的威胁,完成了晚稻插秧工作,季节较早的海南、粤东、粤西的部分地区已进入中耕阶段。八月十三、十四两日,全省又普遍下雨,在没有插秧的地区,正抓紧雨后进行抢插。在已插下去的,为了保证秧苗长得好,仍在继续加强抗旱保苗工作。
(本报广东记者站吴尔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