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业精于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14
第4版(要闻)
专栏:体育

业精于勤
中国国际象棋队总教练刘文哲
李成智杯国际象棋公开赛是在北京举行的第三次国际公开赛。就我个人而言和前两届不同,除了做组委会的工作外,还参加比赛。一个人年龄过了53岁还和年轻人一起比赛,记者希望我能谈一下这样做有些什么考虑。
首先,作为国家集训队主教练,需要保持一定的实践对局水平。国际棋坛理论界认为有两种教练,一种是一般棋手的教练;另一种是高水平棋手的教练。导师、导师级的教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有相当高的理论修养。②在布局武库中有自己独特研究的“秘密武器”,当棋手需要时能够提供给他们。③有一定的实践对局水平,以便在必要时即使是和特级大师较量时也能用以捍卫自己的观点。这就是说一个高级教练从纯技术领域来看,不仅要提高理论水平,从事秘密武器的研究,而且需要保持一定的对局水平。
第二,有利于跟上时代潮流。真正的时代潮流存在于国际比赛之中,也包括像中国这样有相当水平的国内比赛。作为教练不仅应该观察大赛,有条件时也要“下海”,体验一下时代潮流蓬勃发展的强大势头,捕捉大潮迸发出来的时代灵感。老一套够吃一辈子的生活哲学未必那么管用。
第三,有利于了解棋手,尤其是自己的队员:他们的布局知识和理解水平。中局的局面理论和应变能力、残局技术和技巧,战略战术领域、计算能力和专项感觉,甚至能够更深刻地感知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人格特征。所有这些,会在今后的训练比赛中有助于因材施教和针对性的战略指导。
年龄大了,公务杂事繁多,参加比赛确实相当辛苦,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目的明确。
一件好事,周围也会有不同的声响,言词尖刻者,讲几句无非是想多拿几个美元之类的刺话。这要求教练拿出勇气来,一不怕刺、二不怕输。面子不见得比事业更重要。看到年轻队员的进步,我输几盘棋,依然觉得心情还不错。
编后
《业精于勤》这篇文章,是刘文哲总教练的经验之谈。教练工作主要是理论和技术指导,但坚持参赛,对搞好教练工作大有裨益。53岁的中国国际象棋队总教练刘文哲不怕输棋,不怕丢面子,同队员一起参赛,既了解到队员的水平和风格,又丰富了自己执教经验,这种作法值得提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