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谭盾的个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3-05
第8版(同末)
专栏:

  谭盾的个性
梁茂春
1月初,青年作曲家谭盾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他新创作的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他以作曲家和指挥家的身份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演奏了自己的4部作品。音乐会气氛热烈,作品受到了满场听众的强烈喜爱,北京音乐台还作了现场转播。
1957年出生的谭盾曾以交响乐《离骚》、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而产生过轰动的效果。他是“文革”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作曲家。
1986年谭盾到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攻读博士学位。多元化的国际音乐的大环境,给谭盾音乐才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也带来了新的困惑。谭盾在新的环境中奋斗、追求、思索着。这时他进一步意识到:应该从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文化背景上来建立自己的风格,展现自己的创作个性。此后他创作了《戏韵——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室内乐《为弦乐四重奏而作的八种颜色》、祭祀歌剧《九歌》等作品,都是带有鲜明的中国风格的作品。经过8年的学习和创作,于去年5月获得音乐艺术博士学位,毕业作品是交响乐《死与火——与保罗·克利的对话》。由于谭盾的一些作品不断在世界上获奖,终于使他成为一位获得国际音乐界广泛承认的中国作曲家。
《道极》是1985年谭盾在国内时写的,不但在世界上获得了几项大奖,已经有26个乐团演奏过这部作品,而且在国内也被列入了“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此次在北京再度演奏,仍能唤起人们的强烈的共鸣。管弦乐《死与火——与保罗·克利的对话》通过乐队的强烈和细微的音色对比,来表现保罗·克利作品中的丰富的色彩变化和细腻的情感变化,也融进了作曲家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和感受。两部称作《乐队剧场》的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乐队剧场Ⅰ:埙——为11个陶埙、乐队及乐队队员的人声而作》是中国最古老乐器“埙”和西方管弦乐队的合作,音乐似乎将人们带到了一种古老的礼仪歌舞场景之中。《乐队剧场Ⅱ:Re——为散布的乐队、两个指挥及现场观众而作》是由两位指挥来共同完成的。一些乐队队员散布在听众席中,观众和演员混而为一。在乐曲结束前,谭盾将自然界的流水声融入乐曲之中,给人以寒峰冰雪消溶,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联想。佛教称彻底的舍身忘我为“清净大舍”。当我听到《乐队剧场Ⅱ》的结尾处,似乎悟到了这种清净、宁静的境界。美国现代音乐大师之一的约翰·凯奇在论述到谭盾的音乐时说:明显存在于谭盾音乐中的,是我们置身于其中而又久所未闻的自然之声。谭盾这部《乐队剧场Ⅱ》,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这种“自然之声”的巨大魅力。
听完谭盾的音乐会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感到:这是谭盾个性的展现,是他气质的显露。谭盾出国后的七八年来,他的创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所有的作品都与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美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为此感到无比的高兴。
(附图片)
谭盾在钢琴前工作张燕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