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有人说,80年代“城市只能远看,不能近观”。人们不禁要问——市场经济要不要城市规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15
第2版(经济)
专栏:

  有人说,80年代“城市只能远看,不能近观”。人们不禁要问——
市场经济要不要城市规划?
本报记者朱剑红
一个人长得漂不漂亮,要看爹妈给你一张什么样的脸。一个城市建得美不美,则要看规划师起草一张什么样的底图。
80年代我国城市建设完成了巨大的工作量,但质量不理想,许多城市只能远看,不能近观,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在去年召开的一次城市规划调研会上,来自各地的规划工作者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规划部门成了矛盾冲突的焦点,规划权威旁落。这有必要提醒人们,不要让80年代的遗憾重现。
    频频告急
在建设部的一张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两封来信。来自河南开封的信中写道:开封历史上有北方水城之美誉,大大小小的湖泊不仅美化城市,且有蓄水防灾的功能。近二三十年来,城内的河湖水面多被填平,最近,市土地开发公司又决定将仅存的水面西北湖一带完全填平,建住宅小区。来信吁请有关部门紧急制止这一违反城市规划的工程,以保持古城的风貌和生态平衡。
另一封来自武汉,反映某开发公司在未取得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即将在武汉的“绿色宝石”——龟山上修建大型商业游乐性公园。龟山在武汉总体规划中是城市东西绿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武汉市区内地貌和植被保护得最好的一个山头,并有大量历史遗迹,该公园的建设项目繁多,内容庞杂,势将对龟山的地貌和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并将给城市交通设下新的障碍。
建设部原副部长周干峙对记者谈到,目前房地产开发对城市规划冲击最严重的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大量侵占绿地,二是片面追求容积率提高,三是破坏文物。一般来说,内资房地产项目多能按规划办事,但外资、合资项目往往遵守规划很差。还有一些政府部门带头破坏规划,河南省人大占郑州第一苗圃建宿舍,省政协占紫荆山公园25亩地建美术馆。合肥市规划部门自己搞开发公司带头占环城绿地。杭州西湖边上是否建高层旅馆的争议又起,不仅规划部门管不住,一些中央领导说话也管不住。建设部规划司副司长陈晓丽告诉记者,这些问题的根子是经济利益。由于规划管理工作人员面对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开发商,还有引资心切、急于求成的地方政府官员。
    为何中看不中用
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被形象地比喻为“龙头”,可在有的城市,规划人员自嘲地比喻说,我们这里是“龙头”变成了“恐龙头”——中看不中用。出现这种局面,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一是规划滞后;二是发展中的急性病所致。
在城市发展中,地面上的一切建筑活动都要经过规划局的批准,所以,规划的设计和管理在经济发展中应有一定的超前性。但众所周知,我国房地产业的复苏发展速度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面对这种超常的速度,规划部门从人员数量素质到工作的速度和范围,都无法也不可能完全适应。从大部分城市的情况看,一个城市只有一个正在修编或刚刚完成修编的总体规划,而少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无法满足众多房地产投资者的项目要求。例如海口市,1992年报建面积高达625万平方米,相当于同等中等城市的10倍!如此规模的扩张,什么样的规划部门也不可能跟上其速度。更有一些城市,大块大块的土地卖了出去,规划部门却毫不知情,当然谈不上制定规划。
不少规划人员认为,目前城市规划中更主要的问题是不按规划办事,即有法不依。明明有规划好的地块,开发商非要在别的地方搞;规划上定下的容积率,开发商想方设法一突再突。目前国内从上到下发展心切,很多城市的领导就像感染上了“求资急性病”,只要外资肯来,就什么条件都答应,什么指标都可以突破。城市规划权威旁落,甚至成了外商的“拐杖规划”。一旦外商因要求满足不了撤走,规划部门首先要受到指责。
城市规划要冲击破坏它很容易,可一旦犯下错误,给城市建设带来的是难以改正的破坏性后果,最直接的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由于容积率提高,城市越来越密,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交通越来越拥挤,供水、供电、供气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一些城市出现了“握手楼”、“贴脸楼”,住户的通风、采光、垃圾排泄、自行车停放等等,都成为极其苦恼的问题。还有很多城市有这样的教训:只要规划权下放到区里,不出两三年的时间,违章建筑便大量出现,好不容易花钱建起来的房子又要花钱拆掉。南方某市的一座违章建筑,建的时候花了40万元,拆的时候花了500多万元。
    城市规划与市场经济
有人说,城市规划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搞市场经济了……言外之意,可以不要规划了。
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因为,无论搞什么经济,城市的发展都应是科学合理协调的,居民的生活环境都应该是高质量的,这些正是城市规划最基本的功能。这种功能在中外城市建设实践中一再得到证实。
重庆江北机场的建设用地,是规划部门在30多年中顶住方方面面要占用的压力,才得以预留下来,此举为机场建设节省了大量投资。海口市近几年房地产开发突飞猛进,结果在创造华厦林立奇迹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空前告急。据报载,1993年以来海口的水电负荷比1992年增长了50%,缺口大得惊人,经常性的停电、缺水、堵车已成为市民和客商极为头疼的问题。有人指责规划部门没有远见,却不知规划局是顶着什么样的压力在工作:报建的人快把门坎踏破,几乎个个项目都有来头都有后台,只要不批就上上下下挨骂,甚至会接到恐吓信和恐吓电话。规划制定的容积率一再突破,规划部门不得已只好采取超容积率部分每平方米罚款1000—1200元的办法。据说,如果按这个办法罚下去,一般情况下每年可以收几个亿——海口为什么高层建筑那么密,由此可找到部分答案。
如此一些事实告诉我们,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城市规划的作用不仅不能削弱,反而更应强化。过去,我国城市的建设由政府制定计划来控制,每年在哪里盖多少房、修多少路……都是政府定计划,政府拿资金。一句话,政府说了算,规划部门只须去落实,使政府的计划具体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房地产市场开始复苏,投资主体由一元变为多元,除政府外,还有外商、集体、个人等。这样,政府仅仅靠计划就无法控制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了,必须通过规划来引导资金投向,体现自己对城市布局的意图。
在房地产迅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规划是政府进行宏观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当初是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而房地产业是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两者的关系怎样协调,规划对房地产怎样既引导又服务,是一个新的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