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一位藏族妇女,20年如一日,谱写了民族团结新诗篇,人们称她为——日月山下一枝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14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一位藏族妇女,20年如一日,谱写了民族团结新诗篇,人们称她为——
日月山下一枝梅
马三成戴胜龙
青藏高原日月山下,传颂着一位藏族妇女关心高原军人,20年如一日谱写民族团结新诗篇的动人事迹。
她,就是被誉为藏族“红嫂”的全国拥军优属模范、青海省湟源县东峡乡灰条沟口村妇联主任谢玉梅。
谢玉梅居住在日月山下的一个有200多藏汉村民的乡村里。村子同青藏线仅隔一条宽约50米的湟水河,奔驰在青藏线上的汽车兵,经常在靠近村庄的青藏线上休憩过夜。
1972年隆冬的一个夜晚,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谢玉梅开完村干部会刚要回家,却见村旁青藏线上灯火点点,她好奇地走近一看,满身油泥的汽车兵,正用汽车喷灯烧土豆充饥,化雪水解渴,冻得唇脸铁青,不停地搓手跺脚。谢玉梅的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心想这些十七八岁的战士,远离父母,风餐露宿,还不是为咱边疆少数民族安居乐业!咱不能眼看着他们受冻挨饿呵。于是,她上前对战士们说:“哎呀,这怎么能行?你们还是到我家去坐吧。”汽车兵摇了摇头:“不用了,我们都已习惯了。”她又找到带车的干部说:“喝口开水,烫烫脚,吃口热饭,暖暖身,你们为啥都不去?”带车干部笑了:“大嫂,我们不扰民房有纪律。”听罢官兵的话,谢玉梅只觉心里热乎乎的。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她觉得解放军越是尊重理解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越要关心爱护子弟兵。回到家里,她烧了奶茶,煮了鸡蛋,亲自送到汽车兵面前。
一位安徽籍姓阎的战士,探家回到西宁,花光了差旅费,住不起旅社,就徒步来到灰条沟口村附近青藏线上老宿营地等车。不料,大雪封山,单位车没下来,小阎在路边白等了一天一夜。翌日清晨,谢玉梅听村里有人说,路边躺了一个解放军战士,她赶忙跑去一看,发现小战士神志不清,就让人往村里抬。谢玉梅把小阎放到自家的热炕上,先熬姜汤用土方子祛病,然后又冒风雪骑毛驴百里请医抓药。小阎的部队距此千里之遥,没法联系,又远离医院,谢玉梅就在家里给小阎治病。小阎手脚冻伤,她每天用药水擦洗十多次。家里住房少,她和丈夫睡草房,把炕让给小阎。为了给小阎补身子,谢玉梅把正生蛋的母鸡都杀了;为了让小阎睡热炕,谢玉梅的丈夫到山上捡牛粪拾柴禾,不幸从山上摔下来,头上碰了个大口子……这一切,小阎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0多天后,小阎病愈归队时,流着泪一步三回头,同谢玉梅依依惜别……
这件事在汽车兵中传开后,大家很受感动。小阎每次出车总要带战友们来谢玉梅家里歇歇脚。时间长了,汽车兵都认识了这位拥军大嫂,把她家当成了青藏线上的“编外兵站”。
青藏线上的汽车兵走了一茬又一茬,湟水河畔又移防来了两个后勤部队。
有一年“八一”建军节,部队领导邀请一墙之隔的灰条沟口村干部来军营座谈,研究如何加强民族团结,密切军民关系。部队领导带着村干部,参观营区,看望战士。谢玉梅来到战士宿舍,了解到战士们由于年龄小,又经常同仓库里的各种物资打交道,衣服被子容易脏又顾不上洗。她想,光靠自己拥军做好事,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村上有那么多的姑娘媳妇,何不把她们发动起来帮助战士做好事呢?
回到村里,谢玉梅很快就组织了拥军优属服务小组,经常深入到连队班排,挨个寻找战士脏了的衣服、被褥,洗干净缝补好又送回来。十几年来,她们为战士缝洗了多少衣被,谁也说不清。仅去年“八一”节,谢玉梅带领全村15名妇女到部队利用两天时间就洗轿子车座套49条,被子20多床,被套和床单40多条,衣服100多件。
风风雨雨20年过去了。年近半百的谢玉梅组织藏族群众拥军的劲头丝毫不减当年。自1986年以来,她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拥军优属先进个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