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股份合作制给烟台农村解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15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经验交流

  股份合作制给烟台农村解难题
当前,股份合作制组织已遍及烟台农村。据粗略统计,全市共有农村股份合作制组织2135个,股本总额达9.6亿元。
这种股份制与责任制嫁接起来的灵活机制,给烟台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具体表现为:
明确了农村生产中的产权关系,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例如,莱州市郭家店镇小草沟村,位于低山丘陵地区,既无粮食生产优势,又无乡镇工业基础,开发荒山种植果木可能是一条致富途径。但是过去农民名义上是土地的主人,却无权支配也无能力开发荒山。1991年,这个村以荒山和土地作为集体股,农民的劳务和闲散资金作为个人股,开始向荒山进军,培育果树苗向外地出售。明确规定:谁开发得多,就算谁入的股多,得到的返还股息相应也就多。这套因地制宜的股份合作制政策一出台,便把全村200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全部吸引上山,开发建设出1000亩无毒果苗繁育基地,生产出的苗木畅销全国。
把分散在农村社团和农民手中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解决了令人长期困扰的农业投资问题。莱阳市城郊的七里池村水源奇缺,前些年,村里曾投资、投工兴修了平塘、机井等小水利工程,但终因集体经济力量薄弱,资金投入短缺,工程一直没有配套和发挥效益。去年,这个村通过股份合作制形式,着手重建水利设施,很快以每百元为1股,吸收股份3190股,一次性投入30多万元,兴建了一座电灌站,同时铺设地下管道1850米。并通过提供有偿服务,在半年内即开始向入股农民分发了红利,做到一举两得。
优化了生产力要素的组合,提高了农业资源的综合产出能力。近年来,莱阳市团旺镇个别农户掌握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的生产技术,并以此迅速致富,大家都想学习借鉴。但建一个冬暖式大棚需工100个、投资8000元,许多农户无力解决。去年,郭家店镇运用股份合作制,由镇、村、户三级联合投股101万多元,兴办起一个专门生产高档蔬菜的生产合作社,统一植保灌溉、统一销售,收到很好的效果。各类蔬菜产品不但在本地成为抢手货,而且以规模优势迅速打开了北京、天津、青岛等大城市的销路。
推行股份合作制的目的是挺进市场,并在操作过程中起到调整生产关系的作用,因此大大丰富了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内容,使农村生产由于增添了活跃的经济细胞而使改革的路子越走越宽。
山东烟台市委宣传部王京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