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爱国电影大家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18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爱国电影大家看
李庚辰
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发出运用优秀影片对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北京市要求各中小学把观看优秀影视片纳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长年坚持。还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及教育、历史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和进度,列出了学生必看和选看的影视片,北京电视台、有线电视台还开设专栏在固定时间播出这些影片;对租用有关电影拷贝的则全部半价或免费,购买片子的录像带只收成本价。他们还给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完成任务的具体目标,使工作落到实处。
运用影视片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在是个好主意。北京市狠抓落实的做法更是值得赞扬。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大家知道的原因,一些人、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学生,爱国观念较为淡薄。有的青年稍不遂意,便以为生活不公,国家不好;有的人看外国一朵花,只恨自己投错了胎;有的学生读书学习不是为振兴中华报效祖国,而是为了有朝一日跳出国门,去当外国的二等公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宣部提出在青少年中抓爱国主义教育是抓到了点子上的。
事实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无不重视爱国主义教育,都把热爱祖国看作公民神圣的义务。爱国主义既是重要的政治原则,又是重要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倾注着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深深地寄托着人们对祖国的山河、人民、文化、语言以及民族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难以割舍的依恋之心。它视祖国为生我养我长我教我的亲爱的母亲,想起祖国母亲,人们的赤诚之心可以为之燃烧,满腔热血可以为之沸腾;为了她,可以赴汤蹈火、抛头洒血而在所不辞。人们对祖国的这种纯洁、神圣感情深深植根于同在一国的共同利益之中。祖国的前途命运决定着她的每个儿女的前途和命运,这是产生爱国主义的最基本原因。
青年人因为年轻,对祖国的过去和今天知之较少,因而爱国之情往往不及成年人那么成熟和稳固。这就需要更多的对青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青年人又是可塑性最强的人,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是形象的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青年时期的鲁迅就是在观看一部反映日俄战争的电影时,被当时中国人的精神麻木深深刺激,从而愤然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据了解,运用优秀影视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来,在青少年中已收到良好效果。一些原来对我国历史知道较少的青年学生看了一些爱国电影后,大为惊叹我们历史的辉煌,惊叹我们伟大中华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我们的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艺术家多如繁星;我们的前人对人类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们的民族确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确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确有攀高履险、排除万难、不甘人后、务期必胜的壮志和能力,从而大大地激发了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成了不少青年学生的座右铭。这次的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收到并将会进一步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我想到:我们的中年人以至老年人要不要也不时地重温一下爱国主义教材呢?从实际情形来看,恐怕不仅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在实际生活中不难看到,有的人似乎丢掉了做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自豪感,在外国人面前总显得骨头发软。对这些人做一点爱国主义的“再教育”决非多余。拙作题目不专向青年而拟作“大家看”,道理就在这里。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一个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祖国的独立和尊严而奋斗和献身的人,是最幸福最光荣的人,也是最有价值的,历史不会忘记他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