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丰碑留在古丝道——记全国民兵学雷锋标兵克然木·依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3-0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丰碑留在古丝道
——记全国民兵学雷锋标兵克然木·依明
杨功成马宗义
在新疆和田县罕艾日克乡的尤喀空村,一幢新近竣工的伊斯兰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蓝白相间的墙壁,精美别致的装饰彩图,镶嵌在大门廊檐上的大红“十”字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闪耀。村民们向过往行人介绍,“这是克然木·依明捐资建的村办医院。”
克然木·依明是尤喀空村的维吾尔族民兵连长、全国民兵学雷锋标兵。他在勤劳致富后,先后捐资上百万元办学校,修大桥,建医院,接济生活困难的乡亲,在古丝道上留下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1981年,改革的春风吹拂塔克拉玛干沙漠。24岁的克然木·依明在村里率先承包了10亩荒地。育树苗、种瓜、种菜,同时养鸡、养羊,多种经营。积攒资金后,又买汽车跑运输。短短四年,他成为闻名和田地区的种植、养殖和运输专业户,年平均收入达10万多元。
1985年,克然木·依明作为新疆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赴内地参观考察。在北京,当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赛福鼎·艾则孜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维吾尔人有句谚语:羊肉抓饭只有大伙同吃,才能嚼出它的味道。希望你致富不忘乡亲,争当带领家乡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克然木·依明牢记领导的嘱托,返回家乡后,便承包了村里的23家贫困户,指导他们科学种地、养畜。他还买来一台拖拉机,以每月150元工钱雇请了驾驶员,无偿为贫困户运肥、耕地、播种。村里有3个丧失劳动力的孤寡老人,他把他们接到家中居住,赡养老人安度晚年。
尤喀空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这里不但贫穷,而且文化教育落后。克然木·依明与妻子阿米娜汗一商量,决定拿出5万元,为村里兴建一所小学。
1985年3月,学校破土动工。克然木·依明把准备盖新房的4立方米木料一根不剩地拉到工地,5台运输车也全都用在施工上。不到半年,盖起了6间砖木结构的大教室、3间办公室,还建起了教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和教师宿舍。
这是新疆第一所由维吾尔族民兵捐资建成的学校。党和政府对克然木·依明的举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授予克然木·依明“支教模范”荣誉称号,号召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向他学习。
1992年7月,克然木·依明又捐资5万元,为村里兴建一所中学。
这里长年风沙弥漫,村民们喝的是涝坝水,住的是土坯房,卫生条件差,常流行各种疾病。村民们生病,都得往十几公里外的县、乡医院跑。不久,他拿出2.4万元买了一辆“北京”吉普,专门接送乡亲们看病。然而,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呀!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看病就医困难,还得自己建医院。去年5月,他又拿出13万元,筹建医院。
克然木·依明捐资建医院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县城乡。县政府派出技术人员前来设计医院蓝图,县城建局抽调最好的建筑队承包这项工程,县医院的一些医务人员争相申请到村办医院工作。自治区卫生厅闻讯后,也决定赠送心电图、X光等价值数十万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医院施工的半年间,每天都有上百名村民赶来参加劳动。医院一建成,克然木·依明就支付2万元,作为生活困难的患者的医疗基金。
克然木·依明为扶贫济困,建设家乡,无偿捐资奉献,自己家的日子却过得很俭朴。这几年,尽管他家盖了几间新砖房,却没有添置像样的家具,一台56厘米的彩电也是为供村里人观看而购买的。几个孩子上学,他叫妻子把破旧的挎包洗了洗,补好给孩子作书包。他家的饮食也非常简单,村里不少家庭如今做馕都用细粮,而他家做馕依然要掺些粗粮。
克然木·依明致富不忘乡亲,致力建设家乡,赢得了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近几年来,他先后被国防部、总政治部、团中央树为“民兵模范”、“学雷锋标兵”、“新长征突击手”,光荣地出席了全军英模表彰大会,还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受到江泽民等中央和军委领导的接见。
今年3月初,克然木·依明来到首都北京,参加全国民兵学雷锋座谈会。面对鲜花、赞誉,他没有陶醉,又在心中描绘捐资建设家乡的蓝图:在村里修一座水塔,结束村民饮用涝坝水的历史……
(附图片)
上图为克然木·依明近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