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蛇口实行多渠道民主监督被人誉为经济特区的一块“净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蛇口实行多渠道民主监督
被人誉为经济特区的一块“净土”
本报讯新华社记者黄扬略报道:在离香港最近、政策最开放、对外经济活动最频繁的深圳蛇口,十多年间极少出现过干部经济犯罪行为,从没发生过干部携款外逃的事儿,这里被人誉为沿海开放地带和经济特区中的一块“净土”。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说,干部廉政建设的“法宝”是监督,主要是来自群众的民主监督。
蛇口广大群众对干部、尤其是工业区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多种形式和做法:
选举公仆。蛇口工业区的领导班子都是在全工业区范围内,通过中层干部推荐,基层干部及群众代表以两轮选举、半数差额的形式,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的。选举过程中,每个候选人都要面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数场“竞选演说”,当场回答群众的提问和质疑,接受选民们的“面试”。回答稍欠妥当,尤其是自己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哪怕很小的不检点,都会大大影响自己的形象,进而影响到选举结果。
投信任票。蛇口工业区的干部,没有铁交椅。董事会及部分中层机构的领导成员被民主选举上来之后,并不是“百无禁忌”、“稳坐钓鱼船了”。在他们的任期中间,还要经受选民“信任票”的检验。谁得不到半数以上信任票,谁就会被免职。
新闻发布会制度。在蛇口工业区,区及一些中层机构领导人,按规定要经常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这种会面对的主要不是记者,而是广大干部群众:向他们汇报一个时期内的工作情况、下一步打算、主要成果及失误等等,有喜报喜,有忧报忧。蛇口工业区领导人常说:人民群众是正直的“老板”,情况要让群众掌握,工作要向群众负责,否则将是不称职的公仆。
日常举报。发现干部有不廉洁行为或犯罪嫌疑,群众随时向各级有关机关举报。这一条全国各地都要求这么做,如果说蛇口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那就是:十多年来,这里从没出现过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案例。
社会舆论监督。蛇口工业区的几届领导人,一直鼓励工业区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发表对本区领导干部、领导部门批评或提出具体辩论的稿件。对这类稿件,由报、台总编辑把握,不必送工业区领导人审稿。对于舆论界的批评或辩论,有关领导人一般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干部群众说明情况,表明观点,或开展认真讨论。十几年来,这类批评时而有之,却从未导致麻烦或乱子。相反,干群间的了解更进一步加深了,大家的心情也更舒畅了。这类稿件近几年不多反而少了。
前来考察的国内行家认为,蛇口推行的这种民主监督做法,也许不是很完善的,但却是与蛇口现阶段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的。干部廉政建设需要群众民主监督,而民主监督需要切合实际地把握好“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