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走向国际市场和国际社会的桥梁——评《国际惯例书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1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走向国际市场和国际社会的桥梁
——评《国际惯例书库》
宋涛
《国际惯例书库》(以下简称《书库》,周文彰博士主编)的问世,是有其客观条件的。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进程,把熟悉和运用国际惯例、使我国现代化建设逐步与国际市场和国际社会接轨的任务,提到了我们面前。《书库》的作用在于它为这种对接提供了一种桥梁。
国际惯例的内容很复杂,有成文的,有不成文的;有的采取了法律形态,有的还不具有法律地位;有的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有的则不具有任何约束力。从《书库》的总目能看出主编者的意图,是尽可能把我国迫切需要熟悉的那些国际惯例先行介绍进来。他们把一门业务编撰成一个专题,如把银行、保险、税收、会计、审计、财务、海关、商检、贸易、租赁、投资、技术转让、经济特区、股份公司、企业规范、商事仲裁、房地产经营管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招标、监理等方面的国际惯例,作了专题介绍。《书库》既介绍国际经济惯例,同时又涉及了社会管理的一些领域,如知识产权保护、反贪污贿赂、国家公务员制度、罪犯改造、跨国跨地区犯罪的惩治等方面的国际惯例。
在“国际惯例”中,既有得到世界各国认可或采纳的,又有仅限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书库》不光介绍了为世界多数国家认可和采纳的做法,而且对一些只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实行的法规、政策和做法也作了介绍。我觉得这是合情合理的。我国作为一个正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国家,应当了解、熟悉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这些做法。
《书库》还介绍了世界各国在遵循国际惯例处理本国内部各种经济社会事务的作法,例如在发展经济、管理社会、建设文化、从事政治等方面遵循或采用的共同规则、习惯和举措。这些内容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书库》编撰专题的重要原则是实用性。对每一国际惯例只作客观介绍,不作主观评价;只讲现行做法,不作历史回顾;追求可操作性,避免学究气,怎么做就怎么写,使《书库》成为一套知识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