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都市算命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18
第10版(法制纵横)
专栏:

  都市算命族
柴清玉
绿城河南郑州,中原路立交桥下、工人文化宫等地,不知何时,成了算命者的去处,其中有鬓如银霜的老翁、老妪,也有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他们自带小凳或席地而坐,面前铺上一块写着“万事灵验,卜卦如神”之类的黄布或白纸,一副高深莫测、愿者上钩的神态。
当前,算命族的生意可谓兴隆,他们面前总会有人在凝神倾听。有些“高手”还指天道地高谈阔论,引得行人驻足观望。
郑州市百货大楼前的立交桥上,一老者正在侃侃而谈,围观者听得聚精会神。一对农民打扮的青年男女挤了进来,姑娘恳切地问:“大爷,您看我的命好吗?”
那算命先生抬起头,看了同来的小伙子一眼,诡秘地一笑:“姑娘生得一副富贵相,定会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丈夫能干会挣钱,在家唯命是从,你是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啊。”
“你是说我们的事情能成?”小伙子憋不住了。
算命先生扶扶老花镜卖起了关子:“这个嘛,要加钱喽。”
男青年拍拍口袋:“只要您算得准,我加倍给钱。”
算命先生把小伙子端详半天,才慢悠悠地转脸对姑娘说:“你们二人乃天作之合,虽相爱过程中会有小波折,但定能一生厮守,白头偕老。”
算命先生话音刚落,男青年便将两张“大团结”往他面前一甩,说:“爷们儿,你算说到我心里去了。”然后一把拉过那姑娘,挤下了拥挤的立交桥。围观者愕然。
算命一族敢于在人满为患、竞争激烈的繁华都市立足,并获得数目可观的收入,靠什么?
据观察,算命求签的人,已经不仅仅限于文化层次偏低的家庭妇女或老年人。这个目前仍在不断壮大的群体中,有工人、教师、干部、个体户,还有大学生、研究生等等。其中年轻姑娘一般是问终生大事,家庭妇女多是关心子女的升学、就业,个体户则关注财运,干部模样者虽羞羞答答,但遮挡不住内心想知道仕途前程。所以,只要察颜观色,投其所好,道喜不道忧;或道好忧再卖关子为其指点“迷津”,当事人便会喜笑颜开,心理满足。一位算命者道出了“天机”:“搔痒要搔到痒处,说话要说到心上,让他掏了钱心中还美滋滋的哩!”
近年来算命热的兴起,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
1989年开始,算命读物开始出现,随之便成为个体书摊上的畅销书。
历史进入90年代后,伴随人们对物质追求欲望的日益强烈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冲击,为算命热的兴起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于是,手相学、面相学、解梦、气功预测、八卦预测、生命转世等等纷纷登上场。
在知识日新月异,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算命术却能形成一股热,算命族却能在繁华的都市壮大,这难道不发人深思?(附图片)
街头算命一景。
丁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