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又见天津小站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1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地方珍闻

  又见天津小站稻
肖荻高林友
“瞧,这才是白里透青,油光发亮,粘香适口,回味甘醇的小站稻!”
去年底,记者在天津南郊东泥沽老农柴寿明家看到了这种一揭锅喷喷香的小站稻。去年11月初李鹏总理到天津,在巍巍天塔上就问起过天津小站稻怎样了?柴寿明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记者:
“多年不见的小站稻恢复了。多亏了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徐主任的指导!”
伴随记者一道下乡的农艺师徐庆海主任露出微笑。他说:小站稻始于宋辽时期,成名于清末。70年代以来因上游改水等变化,小站稻不粘、不香、不亮了。从前年我们下决心恢复这种“传家宝”。在小站地区独特的土壤条件下,没有运河水,引来滦河水。选用优良品种,施用优质有机肥。既保留传统栽培技法,又结合现代手段,改为大垅行距甩9退4,实行生物防治并施以微量元素。为防止污染,不用化肥、农药,地块远离乡镇企业……“不过,进行这一系列实验时,也有人不信:没有御河水,白费!”
柴寿明插话:“我信!我从27岁当生产队长,今年58岁了,徐主任他们风里雨里下田搞对比、作记录,他说不能用化肥,我就只施豆饼、鸡粪、羊毛土……”
万般辛苦换来甘甜成果:产品经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和中国北方食品检测中心检验,21种有害物质指标中15项含量为零,其余6项都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去年获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这种完全无公害的优质小站稻,收益可比一般水稻增加20%以上。眼下,柴寿明领导的小农场有14个人、800亩土地,去年家家净入万元以上利润,无怪乎现在又有好几个乡申请种小站稻。
恢复了自尊的天津小站稻正在申报专利。最近日本和印尼先后来人商谈合作,向深加工、出口发展。小站稻已有了自己的商标:“日思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