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硬骨雄风——“硬骨头六连”在新时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2
第1版(要闻)
专栏:

  硬骨雄风
——“硬骨头六连”在新时期
新华社记者徐殿龙新华社通讯员曹霞富本报记者翟启运
这是一个战功卓著的连队,一个英雄的群体,一个建国以来全军唯一被国防部、中央军委两次授予荣誉称号、闻名全军全国的连队。
“硬骨头六连”。
“英雄硬六连”。
邓小平同志曾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对军队高级干部们说:“对连队来说,学硬骨头六连是对的,因为硬骨头六连的作风不只是一个连队的作风,所有的连队以至各级干部都应该像他们那样勤学苦练,有他们那种政治思想。”
今日“硬骨头六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以过硬的军事技术,过硬的作风纪律,过硬的思想,过硬的军人素质,奏出一曲展现着时代主旋律的“硬骨头”赞歌。
    硬骨雄风新风采
“硬骨头六连”有着辉煌的昨天。过去的荣誉不代表今天。当一茬茬官兵迈入连队,走进荣誉室,缅怀先辈们创造的“硬骨头”精神时,人人都在问,都在想:身为“硬骨头六连”的一员应该怎么办?官兵们给自己定了高难度标尺:“练武武不精,不算六连兵”,“训练掉了队,愧对老前辈”,四班长黄金华投弹出手就是60多米,早已超过优秀标准,但他看到连队纪录是82米时,以此为目标,每晚坚持练投弹拉臂1000次,苦练3个月,拉断4条自行车内胎、6根大拇指粗的绳子,使投弹成绩上升到了79米。战士黄小康,身单力薄,为了练就一副强壮体魄,每逢跑步,别人徒手,他穿沙衣沙袋,别人跑5公里,他跑10公里。
时代在发展,军队在前进。六连官兵深深懂得,作为一名跨世纪的军人不仅要跑得快一点,投得远一点,更要有跨世纪的眼光,具备跨世纪的雄才韬略。于是,官兵们在脚踏实地搞好各项训练的同时,以硬骨头精神向现代军事技术的高峰攀登。二班战士刘春荣,入伍3年阅读军事书刊100多册,剪贴军事知识1100多条、摘抄常用资料、数据3万多字,被誉为“外军通”。排长陈建华,“啃”起激光技术像着了迷,一次到锦州出差,因特殊原因需要等一个星期才能办事。陈建华一头扎进锦州图书馆,一连7天,他读完了几本激光书籍,摘抄了十数万字的资料。3年来,六连官兵共“啃”掉了有关军事书籍1700多册,收集了260多万字的资料,撰写了150多篇学术文章,学习了光学、电子学、统筹学、仿声学、气象学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和影响等13个方面的内容,开展了国际军事知识、世界武器装备发展趋势展望、军内外军事训练成果介绍等讲座。
具有远大目标和为之艰苦奋斗,造就了六连的新一代。3年来,连队所训20个课目全部优秀,参加团以上组织的81次比武,66次夺得第一,连队连续9年被集团军、南京军区评为军事训练先进连。
    千锤百炼见精神
盛夏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馒头山上。荆棘丛中,准备发起冲击的六连官兵正隐蔽待机。突然,一阵“嗡嗡”声平地而起,一窝黄蜂朝卧倒在附近的战士秦志荣袭来。他两眼盯着前方,脸上的肌肉不时抽搐,不一会儿,眼角、颧骨上被叮得红肿起来,两眼只剩下一条缝。他还是一动不动,“战斗”打响了,秦志荣端起机枪像猛虎一样扑向“敌”前沿阵地。战士们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仲夏的一天,骄阳似火。全连整装待发,等候着上级监考人员下达考核5公里越野的口令。第15任连长张利民站在队列最前头。一位“考官”看到张利民脸色不好,对他说:“假如有病可以免考。”
张利民表示可以参加考核。
“开始!”随着考官一声令下,张利民飞快地跃出起跑线,向前奔去。
跑出两公里,张利民感到头晕目眩,咳嗽引发阵阵呕吐。他边跑边用手紧紧捂住嘴,只觉得有一种粘糊糊的液体从指缝中溢出。
“血!”旁边的战士看到这情形,立即冲上去,抱住连长,“你不要跑了!”张利民却推开战士们继续奋力向前冲去。
克难制胜,需要一种精神,一种骨气,一种奋斗进取、不屈不挠的劲头。六连官兵始终保持着这种可贵的品格。
战士裘铭荣,来到连队第一次立正,因双腿并不拢被“训”了一顿。他的体检表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背微驼,但可自行挺直,罗圈腿,两腿并拢后间隙7厘米。”
第二天晚上,连队干部查铺查哨来到裘铭荣床前,只见他口喘粗气,脸上冒出豆大的汗珠,撩开被子发现裘铭荣两腿用背包带捆得紧紧的,背上压着一个两根木头钉成的“T”字架。连长要解开他的背包带,小裘哀求道:“连长,让我再捆半个小时。”“是谁叫你这样捆的?”“是我自己。不能因我的罗圈腿拖连队的后腿。”
此后,裘铭荣作为“特批”,白天背着“T”字架参加队列训练,晚上用背包带捆双腿睡两个小时。天长日久,他的两腿终于并拢了,腰杆挺直了。3个月后,他被连队挑到队列班当排头兵,在全师队列班会操中夺得了第一。
一位将军听到裘铭荣的事迹后,动情地说:“如果把六连比作一座熔炉,‘自觉’便是炉中的炭火。”
    高扬无私奉献的主旋律
六连官兵始终踏着改革的步伐,合着开放的节拍,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高扬起硬骨头赞歌的主旋律。
战士黄金华入伍前有一手很好的木工手艺,月收入千余元。入伍后父亲患了癌症,家里没了收入来源,黄金华服役期满后,家人发来6封电报催他退伍,因姐夫在外贸局给他联系好了工作。当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时,黄金华毫不犹豫地表示:“个人事小,连队事大,服从组织决定。”他延长了服役期,负担起尖子班训练的重任,在参加师军事比武中,他成为全师的投弹标兵。炊事班战士陈永康,当兵3年,因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成了连队的“四没”战士——没入党,没立功,没当班长,也没学到什么热门技术。去年底退伍时,他没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离队的那天凌晨,他一个人悄悄地起了床,为全连做好了早饭,在锅台上留下了一封信:“我在连队当兵3年,尽管没立功,没入党,但我经受了锻炼,从战友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懂得了立身做人的道理。战友们,我要走了,我感到这几年为连队做的贡献太少了,这顿饭,就算最后一次补偿吧。”
六连的官兵们不论是调出连队,或是脱下军装,照样雄风凛然,铁骨铮铮,大有作为。
朱石明,这个在深圳特区被称为“朱三硬”的原六连班长,退伍后按政策回到农村。他带领百余名民兵进山劈山造田成绩突出,被组织上推荐进了市工商银行。在银行,领导安排他负责政策性很强的外汇管理工作。他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被评为金融红旗手,提升为龙岗区工商银行行长。他感慨地说:“我是在六连的熔炉里冶炼出来的,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是六连的兵。”和朱石明一起离开六连的八班战士高天传,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像朱石明一样,用硬骨头精神,为国家把守着经济大门。他负责货物进出口检查。一次,一辆卡车拉着800匹走私布和其它一些走私物品要通过口岸。车主从手提包里抽出厚厚一叠人民币,边往他手里塞边恭敬地说:“首长、同志、先生:高抬贵手吧?”高天传把钱推了回去,将这一车走私物品全部没收。回到地方这些年来,他从没在家过一个春节,连年被评为先进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改革开放10多年来,六连先后转业退伍百余名官兵,有21人担任厂长、经理,还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行业的行家里手,骨干力量。
壮哉,“硬骨头六连”,人民解放军基层连队的旗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