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粮食从2000亿到4564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2
第1版(要闻)
专栏:回顾与前瞻

  粮食从2000亿到4564亿
本报记者周泓洋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中国人对这一点感受尤深。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是在粮食紧缺的窘境中度过的。
30多年前,我们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雄心自豪过,也为“亩产万斤、亩产十万斤”的“喜报”欢欣过。但就在那轰轰烈烈的1958年,全国粮食产量也只有2000亿公斤。以后,我们为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不同地区粮食单产200公斤、250公斤和400公斤的指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但经过了漫长的20年,全国粮食产量才登上了3000亿公斤的台阶。(右下图是本报当时的宣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像一江春潮,推动粮食大步增产。从1982年起,党中央连续5年的一号文件,都是讲农业问题(见右图中)。1984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创纪录地突破了4000亿公斤大关,人均粮食占有量第一次达到近400公斤。
4000亿公斤,使我国粮食供需矛盾大为缓和。以后几年,虽出现短期徘徊,但市场供需一直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波动。即便是水患严重的1991年,供需也基本平衡,市场粮价稳定。1993年粮食生产再度辉煌,达到4564亿公斤。特别要说明的是,与过去不同,农民在保证产粮水平的同时,更注重粮食的质量,现在的粮食构成中,细粮、优质粮的比重已经大大上升了。粮食平均亩产过一吨的县,不仅在南方出现,而且在山东、河南等北方省诞生。
当然,要实现本世纪末粮食年产5000亿公斤的目标,我们还需做更大努力。比起人均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我们的人均占有量还是很低的。与农业生产水平高的国家比,我们的单产也还有相当差距。但是无论如何,妨碍粮食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已经打破,只要政策得当,措施有力,我们就可以让有限的土地,贡献出更多的粮食。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