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商品供应:从紧缺到丰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3
第1版(要闻)
专栏:回顾与前瞻

  商品供应:从紧缺到丰裕
本报记者李建兴
右面这张照片里的票证,现在已成了集票者的宝贝。可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里,甚至包括改革开放的最初几年,它们却时时控制着中国人的生活。
那时候,甭管买什么,都需凭票凭证。吃、穿、住、用、行……几乎样样离不开“票”。有人曾统计过,70年代,广州人身上各种限量供应的商品票证达65种之多。
一位老同志谈起粮票时感慨地说,六七十年代,出差要先拿粮本到粮店换粮票,开会、住旅馆都要带粮票,上街吃早点小吃,也是要付粮票的。现在真好,甭说自行车票、彩电票、肥皂票、糖票、油票早已取消,连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粮票也退役了。
改革开放15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商品供应日渐充足。1992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0894亿元,是1978年的7倍,净增长9336亿元。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1992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613亿元。
改革开放15年,中国人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但离“小康”的目标,我们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国民收入还相当低。特别是农民,去年人均年收入仅800多元。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投身到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去,努力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附图片)
琳琅满目的今日市场。
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