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2阅读
  • 0回复

根治黄河的第一步——记黄河流域的勘测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9-01
第2版()
专栏:

根治黄河的第一步
——记黄河流域的勘测工作
季音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较大规模的勘测黄河流域的工作,已经开始了。这是我国从根本上改造黄河这一伟大历史工程的第一步。人们将要通过详细的勘测工作进一步探明黄河的自然状况及其规律,掌握确切的资料,作为制订根治黄河工程计划的根据。随着治淮等伟大水利工程的胜利,现在中国人民已有可能把根本地治理黄河、把“害河”改造为“利河”的历史任务,摆到自己建设工作的日程上来了。×××
黄河是我国一条伟大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西部的巴颜喀喇山西麓的噶达素齐老山下,流过我国中部的八个省而入渤海,全长四千八百多公里,几乎相等于欧洲著名的多瑙河两条那么长。正如我国名歌“黄河颂”所歌唱的:它是我们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它蕴藏着无限丰富的资源,可供我们开发和利用。
但黄河由于它本身的特殊自然条件,即“土多、坡陡、树少、雨急”的特点,给我国人民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灾害,其中特别是水灾,几千年来,它不知曾吞没了多少人的生命和财产。从历代的记载来看,黄河决口有记录的共一千五百多次,大禹以后的四千多年来,黄河平均每二年多就要决口一次,其中有六次大泛滥,整个黄河河道都搬了家。历史上许多次水灾的人畜伤亡情况,是极其惊人的,宋徽宗政和十年时,一次决口就淹死了一百多万人。明崇祯十五年,黄水冲塌了开封城墙,全城三十七万人,有三十四万人全被埋葬在黄水里。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黄河几乎年年决口,一九三八年蒋介石扒决花园口堤防所造成的大水灾,更是人所共知的,这次水灾的结果是使河南、安徽、江苏千里沃野成了一片赤地的黄汛区,据国民党政府显然是缩小的统计数字,就淹死了三十二万人。
黄河不仅造成水灾,也带来了旱灾和水土流失的灾害。黄河流域雨量少,它一年的总流量只等于长江的十四分之一,但河床很陡,水流很急,水迅速地就流到了海里,使得沿岸的农田无法利用它来灌溉。水土流失也是黄河一个特殊的灾害,因为黄河流域七十七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绝大部分都是黄土地带,黄河通过了它的无数支流,整年冲刷着上游两岸,每年把十二亿六千万吨的泥砂冲到水里。两岸耕地经过不断的冲刷,失掉了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有机质,土地愈来愈贫瘠了,靠土地为生的千百万农民也就日益陷入了贫困。而大量泥砂冲入黄河的结果,使得黄河的下游坡度突缓,河道一天天地淤积,河床不断加高,据估计,它每年平均要淤高二公寸。水灾,旱灾,水土流失,这就是黄河的三大灾害。由于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长期没有对黄河进行有效的治理,这三大灾害千百年来始终是有增无减。
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曾大力开展了黄河的治导工作,加固了沿岸的堤防,并在下游建造了石头庄、小街子、引黄济卫等滞洪、防凌分水和灌溉工程,减轻了黄河洪水为害的严重性,开辟了在下游利用黄河水力的道路。这些工程对于防止洪水为害虽然有很大的作用,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黄河问题,洪水和干旱仍然威胁着黄河两岸的人民。×××
根治黄河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首先必须彻底弄清黄河流域及其他有关情况,掌握精确可靠的资料。因此,勘测工作就被提到首要的地位上来了。
从一九五○年开始,中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和中央燃料工业部水电建设总局已在黄河流域进行了许多勘测工作。去年八月到十二月,又组织了黄河河源段(黄河沿以上),贵宁段(贵德至宁夏)及托龙段(托克托至龙门)三个查勘队,查勘了黄河干流上最复杂的、过去了解得最差的部分。黄河水利委员会又组织了海口查勘队,于去年九月查勘了黄河入海的部分。
黄河查勘工作是在极其复杂艰险的情况下进行的。黄河河源和贵宁段、托龙段都在人迹罕见的黄河上游,有的是怒涛奔腾惊险异常的黄河峡谷,有的是拔海数千公尺空气稀薄的高原,有的是数百里内不见人烟的大草原。河源查勘队的工作人员在无人的青海草原上行走时,整日见到的只有成群的野牛、野羊和狗熊。他们白天拾牛粪作燃料,夜晚睡在帐篷里。天气一日数变,中午暖和,下午就飞沙走石,下冰雹,晚上温度常常降到零下二、三十度。他们经过拔海四千一百公尺以上的高原时,空气过于稀薄,步行就气喘头晕,只能整天爬在牲口上;而且每天要作两次走,休息时要两次下卸帐篷,两次整理行李。休息两次不打紧,可是做这些事都得弯下腰来,一弯腰人就喘不过气来,所以他们每整理一次行李,中间就得休息好几回。路途上最苦恼的是吃饭问题,因为气压太低,饭烧不熟,水到六、七十度就沸腾了,煮的面条总是黏的,吃饭的时候只好用茶缸在牛粪火上煮一会再吃。
黄河上游许多地方都是惊涛骇浪的险滩,被夹在两山之间的黄河整日冲击着两岸峻峭的岩石,轰轰地连续发出雷鸣似的响声,数里外都可听到。从贵德上游起到兰州,这种峡谷就有十三个之多,兰州以上也有六个。这种峡谷长的达数十里,短的有一、二公里。这些惊险的峡谷,如果地质构造良好,往往就是最好的水力发电的优良坝址。这些地方查勘人员当然不能放过,但是如何在惊涛骇浪的山峡里进行测量工作,却是一个大问题。这些地方的渡河工具都是很原始的,有一种叫“牛皮袋”,即杀掉牛头,拿出骨肉以后晒干的牛皮。渡河时把上下口扎紧,从一只脚上向内吹气,气吹足后拖到河里,使四脚朝天,就成了一只船。渡河的人钻在黑洞洞的牛肚子里,水手爬在牛皮袋上,手脚同时划水,使船前进。另一种渡河工具叫做“瓦”,在半块大树干上挖一个洞而成的独木舟。这种船,行驶在急流上,浪花不断地泼进“瓦”槽里,很容易把“瓦”掀翻。还有一种羊皮筏子,是用羊皮和木头制成的。查勘工作人员就用这些原始工具在黄河险滩里工作着,与惊涛骇浪斗争着,把一切可以为祖国建设服务的资料都仔细地记录下来。
查勘工作人员不仅要彻底弄清黄河本身的情况,而且它还需要了解附近的社会经济情况、地质地形、交通条件、工程材料的取得等等。因为建造水库和水力发电站,必须同时获得这些资料,因此查勘工作人员必须在黄河两岸的许多峻峭山谷里进行工作。托龙段查勘队的工作人员曾在连绵六百公里的峡谷里进行了实地勘测,他们爬过一个山头又是一个山头,石头擦破了皮肤,酸枣刺勾破了衣服。有时崖坡太陡,他们就抓住崖壁和草树,攀援而上,有时就从风化了的页岩层的空隙里爬过去。在冬天,北风怒号着,黄河已经冰冻了,他们就沿着河边的冰凌走,一不小心就会掉到冰窟里。有许多勘测的地方都是荒无人烟的地区,找不到人带路,也找不到地方歇宿,贵宁段查勘队的工作人员在青海龙羊峡勘测纵断面时,找不到地方住,晚上只好钻到河边的岩洞里住宿。
但最大的困难还不是这些。勘测工作人员经过青海大草原向黄河沿前进时,曾经到过一个叫做
“苦海”和“醉马滩”的地方,这真是一个充满着神话气氛的地方。所谓“苦海”就是一片大水,水是深蓝色的,看去很美丽,但味道苦涩,人和牲口吃了立刻就会死去。苦海边上的草木一年四季都是稀疏而萎枯的,据说也是受水的影响。“醉马滩”上长着一片茂密的鲜艳的野草,这些草都是有毒的,马吃了立即就会醉倒。“醉马滩”上还有一种野蒜,人吃了就会双目失明。而“苦海”和“醉马滩”两个地方共长达一百里左右,在这块地方人马不能停留,必须在当天快马加鞭地赶过这里,才能歇宿。
黄河上游许多地方都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处。这些少数民族过去在马步芳匪徒的残害下,被赶进了高山冷谷里,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直到解放后,毛主席民族政策的光辉照到了这里,他们的日子才开始好起来。许多村上的少数民族人民几乎人人都有一枚毛主席的纪念章,尊敬地戴在胸前或帽子上,有的藏民并把毛主席的像和自己脖子上的佛爷挂在一起,以此来表示感激。查勘队走到那里,都得到他们热诚的帮助,他们帮助查勘队买牛羊,买酥油,做向导带路,解决了许多重大的困难问题。
真正的黄河河源在哪里?这在过去一直是个谜。当查勘队爬山涉水到达巴颜喀喇山北麓的噶达素齐老山下的时候,眼前的情景也使他们迷惘了,一片连绵的高山上积着白皑皑的雪,闪射着刺眼的白光,四面八方的山沟里潺潺地流出清澈的水,又汇流向各方,究竟那一枝水源才是真正的黄河河源呢?他们只好找当地的藏民来询问。后来藏民们给查勘队唱了一首当地流传的民歌,这歌的内容是:黄河水从那里来?
约古宗列;约古宗列渠的老家在那里?
雅合拉达合泽。
这民歌给查勘队指明了寻找河源的道路,于是他们就再往上去找约古宗列,最后终于到达了真正的黄河河源约古宗列渠,那是一个锅形的盆地,水四处从地下冒出来,形成无数个小水池,渐渐地无数小水流又汇合在一起。这里再向西就是“雅合拉达合泽”主峰,这是一座五千四百多公尺高的大山,此处往南流的水,就流入了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长江与黄河在下游相距数百里,在这里却近在眼前。查勘队找到了真正的黄河河源,大家都高兴万分,他们在山顶上竖了一块石头,上刻“河源之石”四个大字,以纪念他们查勘工作的胜利。×××
建设祖国的无限热情鼓舞着查勘工作人员不畏艰辛地去进行工作,他们以能够参加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而自豪。一个查勘队员告诉我:当他们想到将来黄河流域的新面貌时,便有了无限的勇气和信心。
将来的黄河流域将是怎样的新面貌呢?这无疑是许多人所关心的。过去许多旧学者和技术人员认为根治黄河是不可能实现的,人们只能永远听凭黄水的摆布。一九五○年在印度召开的一次防洪会议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利专家们曾研究了黄河问题,他们研究的结论是:黄河在二千年以后将吞没沿岸的所有平原,黄河流域将成为一片毫无生机的大沙漠地带。他们对黄河的前途是悲观的。
但中国人民对黄河前途的看法却抱着最大的乐观,我们认为黄河是可以根治的。远在四千年以前,我们伟大的祖先大禹就本着这样的乐观精神从事了伟大的治黄工作,终于使黄河维持了一千六百多年没有改道,给后代子孙树立了治理黄河的最好榜样。而今天我们已经具备了政治上、经济上等等许多有利条件。参加勘测黄河流域的工作人员们都坚信,毋须在二千年以后,只要数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黄河流域就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人民的面前。那时候,黄河沿岸千里赤地的黄土地带将成为一片无垠的绿色丛林,茂密的野草将使西北高原上的牛羊得到最好的饲料。“黄河”将成为历史名词了,因为通过沿岸千百座大小水库之后,浑浊的黄水将变成清澈的碧流。一座座的水电站将出现在黄河上,把两岸的城市和村庄照得一片雪亮,把许多工厂的机器开动起来。黄河的航运事业将大大发展,三千吨的大轮船将沿河上溯,直抵郑州,五百吨的大汽船将直达兰州,它们将把价廉物美的日用品和布匹大批地送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而把闻名全国的西北皮毛和药材输送到全国各地。黄河上游的天气将不再是干燥亢旱的了,气候将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得潮湿而温和,寒冷的西北将变得像我们祖国江南一样的可爱,因而农作物也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长得丰硕而茂盛。……
“只要我们努力,这一天终会到来的。”参加勘测黄河流域的工作人员都这样地理解着他们今天进行着的劳动,并以此鼓励着自己。
(附图片)
在黄河上工作的钻探队
黄河中游钻探队在陡岩上架设钻机
黄河中游山峡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