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可以借鉴不能照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可以借鉴不能照搬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袁连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所有生产要素都进入市场。作为我国教育主体的正规教育,可以借鉴市场经济的一些机制,但是不能进入市场。
首先,教育不是生产要素,也很难成为一种经济意义上的产业。教育是一项培育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继承和发展科学文化的活动。教育开发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但自身并不是生产要素。劳动力进入市场是劳动者自主支配的,与教育或学校没有关系。作为经济意义上的产业,必须企业化经营,一切投入要素从市场购买,产品在市场出售,自负盈亏。正规教育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如真要将教育办成产业,其产品——教育服务的价格是一般家庭承受不了的。
其次,从现代教育发展的实践看,教育作为一项关系国家兴衰的事业,已成为国家的主要职责。从上一世纪中期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宣布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到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宣布实施初等或中等义务教育,且年限逐渐延长。从国际惯例看,义务教育基本上由国家兴办,国家负担。即使是非义务教育,甚至私立大学,国家都给予相当多的补助。以美国为例,国家负担教育经费的比例为:中小学,1900年占85%,1984年达99.7%;大学,1930年占31%,1982年占44%。可见,教育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没有真正进入市场。事实上,教育像国防、社会秩序一样,已成为现代国家向公民提供的主要公共服务,其支出已占多数国家财政支出的首位或第二位。
教育不能进入市场,但却会受市场的影响。这一影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发生的。教育是劳动密集或智力密集型部门,教师供求受劳动力市场调节。当教育部门不能提供与其价值相当的价格——工资时,教师的流动是无法阻挡的。学校向学生收费,“议价生”越来越多,主要动机是为教师多增加一点收入以留住、稳定教师。另一方面,未来的劳动力——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会依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而作出选择,这就促使教育在专业设置、教育内容等方面按市场导向调整。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是各类市场化的成人教育蓬勃发展的根源。
目前我国教育的问题主要是经费不足,原因是国家投入不够,责任应主要由政府承担。教育市场化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出路。我建议各级政府都增加教育投入。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应加强教育的宏观调控,集中一部分教育经费用于补助扶持贫困落后地区,教育经费筹集和使用的主体应是县级政府,权限不能层层下放,否则无法调控。在政府增加了教育投入后,义务教育应禁止学校向学生乱收费,非义务教育收费也要调控,要考虑一般家庭的负担能力,否则经济领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将全面侵入教育领域,造成教育的不平等,进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