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文明地过日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2
第8版(周末)
专栏:周末谈

  文明地过日子
袁晞
美术馆里,“请勿触摸展品”的牌子下,伸手摸展品的参观者不断;音乐会上,听众的BP机叫声此伏彼起;在电影院看电影,一些看客嗑瓜子儿的声音伴随始终……
商店里,售货员把找顾客的一把硬币“啪”的一声全拍在柜台上;公共汽车上,总有坐一站的乘客用百元大票儿买车票;在公共场所,浓妆艳抹的小姐口出脏话,西服袖口儿留着商标的先生随地吐痰……
拾金不昧已不是时尚。这两年,周围熟人遗失了钥匙、手套、钱夹的几无找回,有的明知拾者却要不回来,偶有人捡了外宾的皮包退还失主,竟成了电视台“新闻”的重要内容。
给乘车的老人、小孩让座不再是人们的优点。同事讲过这样的事情:他抱着孩子站在公共汽车上,旁边一对相拥而坐的青年男女视而不见,有好心人说:“能给小孩让个座儿吗?”谁知孩子说:“我不坐,叔叔、阿姨病了!”语惊四座,全车哗然。
真的是叔叔、阿姨“病了”。
发展经济并非要以文明的衰退、道德的失落为代价。正相反,只有重文明的国家、有道德的民族才能有真正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在很多发达国家没有人上公共汽车不排队,没有人用脏手拿着东西满街吃;没有警察的路口,无一人一车闯红灯。这同这些国家经济的腾飞不能说没有必然联系。他国有益的东西我们可以借鉴。
文明地过日子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蔡元培先生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先要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先要有良好的教育(大意如此)。这种教育不仅是知识文化的教育,而且是文明习惯、道德修养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是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是全社会每个人终生需要的教育。这是今天的中国必须重视的大事。
我们搞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为的就是能幸福、文明地生活,否则发展经济还有什么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