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王红艺和她的柳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2
第8版(周末)
专栏:

  王红艺和她的柳琴
朱思雄
柳琴俗称土琵琶,原是齐鲁一带柳琴戏的主要伴奏乐器。50年代初,琵琶演奏家、作曲家王惠然(王红艺之父)将柳琴由二弦7品改为4弦24品,在糅合中外其它弹拨乐器表现技巧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一些新的技巧。柳琴因此而成为一种能够在舞台上独立演奏的乐器,在现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也成为十分重要的高音弹拨乐器,现已普及到台港澳及东南亚一带。
王红艺很小就迷上了柳琴,6岁起即在父亲严格的训练下学习柳琴,这从她那近乎畸形的双手即可见一斑:左手比右手明显大出许多。到1978年10岁时,王红艺在山东剧院以首演全国第一首柳琴协奏曲《毕兹卡欢庆会》而崭露头角;12岁时便应邀随中国民族乐团参加芬兰“赫尔辛基国际艺术节”,并出访挪威、瑞典、冰岛、西班牙、葡萄牙等国。
王红艺在父亲辛勤的培育和自己刻苦的钻研下,演技日臻成熟。1984年,她出版了我国第一盘柳琴音乐盒带《柳琴与乐队——木棉花开》,1988年又出版了柳琴个人专辑《春到沂河》,1989年出版柳琴个人专辑CD《中国柳琴》。从此,王红艺和她的柳琴不仅声震国内,还享誉海外:
1989年,以客座演奏家的身份应邀参加“香港青年中国音乐节”;1991年,随中国艺术团出访泰国,以一曲表现泰国风情的《明月》而大受欢迎;1992年,应邀参加’92新加坡艺术节,与新加坡华乐团共同呈献3台音乐会,同时应邀参加新加坡第13届“全国初院华乐交流会”,开办讲座并做示范演出……
如果说柳琴因王惠然而获新生的话,那么王红艺则使之发扬光大了。王红艺演奏的曲目包括了古今中外音乐宝库中的众多精品,她的演奏,既有江南女子细腻情感的流露,又有北方女性粗犷豪放的气派,使你不仅要为她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技巧所倾倒,更会为她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所折服。得到父亲“真传”的王红艺,如今已拥有了一批遍及海内外的“弟子”。就在不久前,又从马来西亚和台湾来了两位乐手,专门找她拜师学艺。越来越多的人对柳琴感兴趣,王红艺为此甚感欣慰。让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让柳琴艺术走向世界,这是王红艺的最大愿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