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万人求”变“万人友”——天津市劳务市场见闻(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6
第2版(经济)
专栏:

  “万人求”变“万人友”
——天津市劳务市场见闻(下)
本报记者班明丽
  为劳动者“帮工”
劳动力走向市场,“万人求”的劳动局干什么?
天津市劳动局局长花绍增说得精辟:“作劳动者的朋友。”
普天之下,劳动者何其多。他可以是厂长、经理,也可以是打工仔、待业者;可以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也可以是面临毕业的学生,或者是想发挥技能的退休职工,想“跳槽”、兼职的在职人员,等等,只要与劳动二字有关,都是劳动部门的朋友。
还有一点:“作用工者的帮手”,为愿意招兵买马、求贤纳士者,提供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
这是劳动力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关系的根本性改变。这种改变意味着,劳动部门要来个180度的大转弯,由管人变为服务,由审核变为配合,为供需双方提供方便,直至作成一笔笔劳动力“交易”。劳动部门职能的更新,是培育劳动力市场的关键。
天津市劳动局的一些职能部门、一批干部成了劳动力市场的经营者。从此,这里开始了集信息发布、招聘录用、存取档案、合同鉴证,以及职业培训、失业保险于一身的“全程式”、一体化服务。
人们发现,管理者从昔日的“脸难看”变成了“面带笑”,把劳动力供需双方请进场,招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和求职者不仅每天从这里得到大量求职信息,而且能喝上市场准备的热开水。“万人求”找对了“感觉”。
市场的微机网络里,设有三大“仓库”。“人才库”、“档案库”、“招聘企业库”,随时为进场人员服务。目前,它已与全市8个区的劳动力市场电脑联网,信息合用,资源共享。
一份小开张的《劳动力市场报》,把招工者与应聘者连得更加紧密。从国家有关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大政方针,到市场交易新动态,及时跟踪报道,《答读者问》、《求职指南》使择业者心明眼亮;“现代招聘考试应对策略”助求职者获得成功;“发生劳动争议时谁为你撑腰”的咨询台,则给劳动者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武器,劳务市场的服务向广度、深度拓展开去。
 为待业者“保险”
劳动力进入市场,可不比其他商品那么容易摆布,谋到合适职业当然好,暂时求不到称心工作怎么办?市场的一个难题:待业者。
天津市劳务市场在努力探索劳动者待业保险机制。
首先,待业者在此有人管,只要求职者愿意,市场就可代存人事档案。存档期间,市场为其向有关社会保险机构交纳全部待业保险费,待业期间,存档者可视情况根据有关规定领取几个月的待业保险费。最近,这里又增加了一项新举措,如果已经存档期满一年,仍未找到用人单位,市场可以替代交纳3个月的全额养老保险,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后顾之忧。
待业保险,不应当仅仅是生活救济,而应是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一种机制。最终还是要让劳动者走上工作岗位。因此,他们不只把待业保险发给待业者个人完事,还拿出一笔钱,定向投给因亏损而出现大批富余人员的企业,支持企业尽快扭亏增盈,并在一年后负责安排70%富余人员上岗。
这种集救济和安置于一体的机制,是具有更大效益的“保险”,天津市已有17家企业与劳动力市场合作,开展了这项工作,有8320名待业职工由厂内管理,占全市待业职工的70%以上。
有前科的,有劳改劳教史的,几进几出市场仍没被看中,怎么办?市场负责择优向社会推荐,剩下的人成立三产劳动服务队,红桥商业一条街就安排了114人,“难点”得到了转化。
进入市场后,劳动力素质对于人才流动的成败,举足轻重。这里对待业者的培训,格外上心,培训也不再像以前缺乏明确的目的性,突出地注意了针对性和实用性。不久前,大饭店需要调酒师,市场不仅办了培训班,还让受训者摆擂台当场演示,用工单位现场选拔。当然,技术佼佼者成了争抢对象。1993年由市场培训的人员达到15万人。
 为“民工潮”导向
天津有个八里台,地处三区交界。每年“民工潮”在由南向北推移中,不少人都要聚集于此。但是,轰、堵、罚、取缔,都无济于事。有了劳动力市场,他们想:“能不能让民工潮从盲目流动变为有计划有目的流动?
建立农民劳动力市场的问题,成了这个劳务市场的新课题,近几年,天津市对农村劳力进城务工,形成了一定的管理办法。比如红桥区,铁路、公路枢纽使这里成了大量农村劳力的聚集地。经过多年努力,区劳动部门开辟了能容纳数百人交流的职业介绍场所,还具备提供一部分人的食宿条件。农村劳力进入较多的和平区,去年在建立劳动力市场时,就有意扩大了市场的承载能力。这些,已成为两区建立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物质基础。未来天津的第一批农村劳动力市场,不久会在这里诞生。
过去他们在山东、河北建立了劳动力基地,现在准备再与四川、江西、安徽等地联系,也在这些省内新建几个基地,让民工在当地待业,由劳动力市场负责为供需双方对接,减少民工的盲目流动,这是很有意义的探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