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留取中华史上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6
第5版(理论·学术)
专栏:

  留取中华史上名
金冲及
在中国共产党70多年的历史旅程中,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并肩奋斗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烈士和为新中国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开拓者中间,不只是有共产党人,还有许多党外的朋友。可以这样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如果忽略或缺少这个重要内容,就是不完备的,难以反映事实的全貌。
中国共产党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这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特殊关系,在世界政党史上并不多见。为什么它能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这决不是任何人可以单凭自己的意志随心所欲地制造出来的。它的原因,需要从中国近代的实际国情中去寻找。
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实在太深重了。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便一步步沦落成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任人摆布。曾经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的中国人被视为劣等民族。山河破碎,人民挣扎在生死线上。这一切自然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个爱国者的心。比何香凝早一年到日本留学的鲁迅,曾写道:“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那一代爱国青年的满腔悲愤。
但中国人面对的敌对势力是十分强大的,不但有本国的封建势力,而且有更为强大的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推倒他们,必须经过长时期的艰难而残酷的斗争。这一个基本事实决定了:第一,一切爱国者必须联合起来,万众一心,共同奋斗,才能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走上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少数人的孤军奋斗或分散的各自为战,都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第二,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带领人们振兴中华,谁就能得到全国绝大多数人的拥护。事实证明,只有具有科学远见并且同占中国人绝大多数的工农大众有血肉联系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担当起这个光荣的使命。这两点合起来,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个重要历史现象形成的由来。
何香凝一生走过的道路,正是前面所说的这段历史的有力见证。
何香凝出生于一个香港的富商家庭,少年时代就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和反抗精神。她和廖仲恺结婚后到日本留学,很快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廖仲恺回国从事秘密革命活动时,何香凝写了一首诗赠给他:“国仇未复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她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激情,和当时同在日本的鲁迅的那首诗何等相似。这以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取得过巨大的成功,也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她和廖仲恺始终追随孙中山,不屈不挠地进行斗争,从来不曾向黑暗势力屈服过。当孙中山完成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她和廖仲恺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洪流中作出突出的贡献,廖仲恺并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
大革命失败后,痛苦中的何香凝经历过一段短暂的苦闷和彷徨,很快就坚强起来。她曾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写道:“紫金山上中山月,照彻金陵烈士血。烈士之血为谁流?如斯代价空磨灭。”在仿佛漫漫长夜的险恶环境中,她同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紧紧地站在一起,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地仗义执言,为抗日救亡和保障民权奔走呼号。经过长期的实际斗争,她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关系越来越密切,并从中国共产党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她一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高举爱国民主的旗帜,同反动势力顽强抗争。她以自己的巨大声望,团结国民党内的民主派,创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诞生时,何香凝已过了古稀之年。但她不顾年迈体衰,继续为她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祖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