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医海采珠人——记我国第一家中医秘方研究所所长崔振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25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凡人足迹

  医海采珠人
——记我国第一家中医秘方研究所所长崔振玉
我国民间中医秘方浩如烟海,其中不乏疗疾治伤有奇效的珍品。然而,长期以来,很多有价值的秘方却“藏在深闺人未识”,难以成为社会的财富,为人们所共享。一年前,一位普通干部在青岛市南京路上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中医秘方研究所,为秘方走出“深闺”,造福社会,展现出美好的前景。他的名字叫崔振玉。
    上下求索三十载
今年43岁的崔振玉,因受民间老中医用秘方治愈疑难病症的“绝技”的“诱惑”,从十几岁起,就开始搜集秘方。长大参军后,在山东黄县(现龙口市)看到农村因缺医少药,一些小病竟成了不治之症,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心用自己搜集到的中医秘方和掌握的针灸技术为农民治病。他开始钻研中医理论,并在自己身上试验,成功了,再给患者施用,真还治好了不少人的病。他退伍后,上过大学,当过《潍坊日报》的记者,担任过青岛远洋运输公司新闻中心主任,可无论走到哪里,他搜集中医秘方的嗜好始终没有改。近30年的苦苦求索,他“尝尽百草扎遍身”,终于掌握了上千个中医秘方的妙用。进入90年代,他开始不满足于这种零打碎敲的搜集中医秘方的方式。为了把更多的人动员起来,从民间发掘出更多的秘方,1992年9月,崔振玉告别了工作多年的青岛远洋运输公司新闻中心,在青岛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青岛中医秘方研究所”。
    当好“娘家”掌门人
中医秘方终于有自己的“娘家”了,这消息不胫而走,各地的献方者纷至沓来。与此同时,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也四面出击,通过各种渠道从民间搜集、整理出不少珍贵的秘方。截至1993年底,进入研究所档案的秘方已逾3000个。崔振玉对这些“宝贝”珍爱有加,但绝不草率使用。他规定,秘方必须经过药效学、毒理学等各种试验后方能应用于临床。一年多来,他和所里聘请的专家一起,对搜集来的一部分秘方进行了严格的筛选,研制出一批对糖尿病、癌症、哮喘、痔疮、鼻窦炎等有显著疗效的纯中药方剂。其中,治疗糖尿病的“胰活生”,经近2000例临床实验,对胰岛素依赖型和非依赖型糖尿病均有奇效,有效率在98%以上。据权威部门的专家鉴定,“胰活生”打破了非针剂注射治疗糖尿病效果为零的纪录,在国内外同类研究项目中居领先水平。为了给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提供治疗机会,崔振玉专门在山东潍坊市设立了青岛中医秘方研究所的分支机构——潍坊开发区糖尿病研究所;最近,他又与新加坡的一家公司合作,成立“新加坡中国中医秘方治疗中心”,把“胰活生”推向了海外。他告诉记者:青岛中医秘方研究所要成为面向海内外的“秘方库”、“人才库”和“信息库”,做名副其实的中医秘方的“娘家”。
    忧济苍生情亦真
对患者来说,崔振玉奉献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神奇的中药方剂,更有一份令人难忘的真情。有的患者发病时疼痛难忍,崔振玉聘请来按摩师免费为他们按摩止痛;有的患者在经济上遇到了困难,崔振玉就无偿送给他们药品。山东济宁市郊区农民张德金来秘方研究所求治哮喘病,途中将钱款遗失,仅剩下回家的路费。崔振玉得知后,亲自给他倒水、买饭,临走又将两瓶“治喘膏”塞到他的手里。1993年11月,崔振玉获悉一位获得国家“十佳少年”称号的少年患有糖尿病,便立即想办法和他联系,提出免费为他治疗。一年多来,已有上百位素不相识的患者得到过崔振玉赠送的药品。有的患者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送给他一点礼品,他却一一谢绝了。他说:“你们需要的就是我应该做的,还报答什么!”
          本报记者李忠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